现代通俗白话《东周列国志》第十回(中)

第十回 楚熊通僭号称王 郑祭足被胁立庶(中)

  熊通得知季梁阻止追兵,又把斗伯比召来商量计策。伯比献计说:“请君主合召集诸侯在沈鹿聚会。若随国派人来,就是服从我们了;如若他们不来人,就以背叛盟约的罪名讨伐他。”熊通采纳了这个计策。立即派信使约请汉东诸国,初夏第一个月初一,到沈鹿会齐。

  到了约会的日子,巴、庸、濮、邓、鄾、绞、罗、郧、贰、轸、申、江汉东诸国都如约而至,唯独黄、随二国没到。熊通派薳章去问责黄国,黄国君主派来使臣请罪。又派出屈瑕去责问随国,随侯不服,没有理睬。熊通一怒之下亲自率军马讨伐随国,大军驻扎在汉水和淮河之间。

  随侯闻讯急忙召集群臣商量抗拒楚军的策略。季梁建议说:“楚国刚联合诸侯,气势正盛,现在兵临我国,锋芒正锐,不可轻敌,不如用谦卑的言辞去跟他请和。楚侯如果同意,修复旧好就是了。他若不听,理亏在楚国。楚国欺我言辞谦卑,他们的士兵必生懈怠之心;我军将士见楚国拒绝请和,将士必有怒气,我军愤怒而楚军懈怠,则可以一战,以图侥幸取胜。”少师从旁撸胳膊挽袖子说:“你如何怕成这样?楚国兵远道而来,是自来送死。若不速战,恐楚军又如上次一样遁逃,岂不可惜。”随侯被少师的话迷惑,决定迎战,但又觉得季梁的话也有道理,便令少师在自己战车右侧指挥,季梁驾驭自己战车护驾,亲自出师抵御楚军,在青林山下布下阵势。

  季梁登上随侯战车瞭望楚军,对随侯说:“楚兵分左右二军。楚国的习俗是以左为上,楚君必在左军,君主所在的地方,必然是精兵聚集。我们应避其锋芒,专攻他的右军,若他的右军败了,则他的左军也会大丧锐气!”少师一旁说:“避开楚君不攻,岂不贻笑于楚军?”随侯一想也是,擒贼先擒王,立刻信从了少师的话,下令先攻打楚兵左军。不想楚军大开阵门以任由随军闯入。等随侯战车杀入阵中时,楚军阵中四面埋伏的兵马一齐冲出,人人勇猛,个个精悍。少师护着随侯在战车上与楚将斗丹交锋,不到十合,被斗丹斩于车下。季梁见状驾车保着随侯死战。随侯见楚兵奋勇不退,只得弃了战车,换上军士服装混于军士之中,季梁奋力杀出条血路,方保随侯逃脱重围。查点人数,十分剩不下三四。随侯痛心不已,对季梁说:“孤不听你的话,以至于此!”又问:“少师在哪里?”有的军人看见他被杀,便奏知了随侯,随侯叹息不已。季梁说:“他就是个误国之人,君主何必怜惜?为今之计,速请和为上。”随侯:“今后国事孤都听你的。”于是让季梁去向楚军就和

  季梁进入楚军大营,不等拜礼完毕,熊通便大怒道:“你主背叛盟约,拒绝会面,并率兵抗拒。现在兵败才想求和,不是诚心。”季梁面不改色,从容说道:“昔日奸臣少师,恃宠贪功,强迫我主出兵布阵,实在不是出自我主之意。现在少师已死,我主已知罪过,派下臣来麾下叩首赔罪。君若是赦免,我国将倡议并率领汉东各诸侯,朝晚伺奉在君主殿前,永远听令于鞍前马后,请君裁定。”斗伯比说:“天意不想灭亡随国,所以除去随主身边阿谀奉承的奸佞,随国灭亡不了。不如允许讲和,让他们倡议汉东各诸侯,在周王面前赞颂楚国的功绩,以便假借天子的名号,镇服蛮夷(南方少数民族部落),于楚国没有不利。”熊通想了想:“好吧。”便让薳章私下对季梁说:“我国君功德覆盖江汉,欲假借天子名号镇服蛮夷。想请上国帮个忙,带领江汉各诸侯向周王赞扬我主功绩,封我主为王。如果有幸成事,我主的荣耀就是上国赐与的。我主将整兵勒马待命,听候随君消息。”

  季梁回来,告诉了随侯,随侯不敢不服从。独自以汉东诸侯代表的名义,向周天子赞颂楚国制服蛮夷,维护边境安全的功绩,并请王室封给楚国王号,以便名正言顺镇压蛮夷。桓王没有答应。

  熊通听说后,怒道:“我先人熊鬻有辅佐教导文、武二王的功劳,却仅封这么个小国,远在荆山,如今开疆扩土,地广人多,蛮夷无不臣服。而周王却不加封我王位,这是有功无赏;郑国人射伤周王肩膀,而周王却不能讨伐,这是有罪无罚。无赏无罚,怎么能当王?况且王号,我先君熊渠早已经自称过,孤只不过是恢复以前的称号,还用得着周王加封?”随即在中军自立为楚武王,与随国结盟后回去了。汉东诸国,各自派遣使臣前去楚国都城庆贺。

  周桓王虽然脑怒楚国自立为王的逆上行为,也没办法制止。自此周朝愈加衰弱,而楚国却更加贪得无厌。

  熊通去世后,传位给儿子熊赀,熊赀把都城迁到了郢城,控制奴役众多蛮夷部落,发展势头迅猛,大有侵犯中原的态势,若非后来召陵会盟(齐国联合诸侯在召陵会盟,威慑楚国,暂时阻止其北进),城濮之战(晋楚争霸的关键战,晋国大败楚国,遏制其扩张),则其扩张势头将不可遏制了。

  话分两头,再说郑庄公自战胜周桓王的军队,大加嘉赏了公子元的功劳,把大城栎邑让他居守,如附庸国一般,诸位参战的大夫也各有封赏,唯独祝聃的功劳没记。祝聃自己找庄公询问原因,庄公说:“你射伤天子反而记功,别人将会非议我。”祝聃怒气难消,以至引发背部长疽(毒疮)而死,庄公私下给他家补偿,命人厚葬。

  周桓王十九年夏天,庄公生病,日渐严重,便召祭足到床头,说:“寡人有十一个儿子,除世子忽之外,子突、子亹、子仪都有贵人的征兆,子突的才智福禄似乎又在其他三个儿子之上,其他三个儿子都不是得善终的相貌,寡人想要传位给子突,你看如何?”祭足说:“邓曼是正妻啊,子忽是嫡长子,久居储君之位,且屡建大功,国人都信从他。君主要废嫡立庶,臣不敢尊命。”庄公想了半天,无奈说:“子突志向很高,不是个肯安身于低位的人。若让子忽继位,只有让子突离开王室了。”祭足说:“知子莫如父,君主自己决定。”庄公叹息道:“郑国自此已是多事之秋了!”迫不得已令公子突离开王室,出走到外公所在的宋国居住。当年五月,郑庄公去世,世子忽即位,就是郑昭公。昭公派诸大夫分别拜访各国,勾通联系。祭足被派去拜访宋国,以便察看子突有什么举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