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梦想”的时间越长,它的沉没成本就越高。
学习的指导思想
“速成绝无可能”、“只有付出才有收获”、“完美永不存在”、“未知永远存在”、“现状无法马上摆脱”,都既清楚又简单,你必须要接受——不仅要接受,还要牢记;不仅要牢记,还要坚信,不容半点动摇。
最好时常把自己的一些念头记下来,然后与这几条现实对照,看看它们是否与这些现实相符。
通过不时地记录、思考与反省,你会越来越善于甄别那些不现实的念头,进而摆脱它们的影响。这就是差别。很多人一生都不知道自己究竟有多么不现实。
细分到底并估算时间
你清楚地了解这个任务的每一个环节,知道应该如何拆解任务、应该怎样分配拆解出来的子任务、每一个子任务有多少个步骤、每一个步骤需要耗费多长时间、哪些步骤需要格外小心……
并且在这种情况下,正确估算完成任务需要的时间是很容易的。
此外,要想提高估算时间的能力,就要从现在开始养成习惯:做任何事情之前先判断其熟悉程度(或陌生程度),再据此判断估算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时间。
现在立刻行动
接受任务之后,什么时候开始执行才好呢?比“越早开始越好”更切实的答案是“现在就开始”。
所谓做事拖延,不是拖延着做事,而是拖延着不开始做事。
明明已经焦虑到不行,拖延的人为什么迟迟不开始行动?
本质原因在于恐惧——无论是来自内部的,还是来自外部的。
来自内部的恐惧在于:只要开始做事,一个人就要面临做错、做不好的风险。
所以,很多人做事拖延不过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在作祟。
但是,只要做事,就一定会出问题。这是现实——无论何人,无论何事。如果在做事的过程中没有出现任何问题,那肯定不是在做事,而是在做梦。
“最后期限”不是固定在将来的某一点,而是朝着你加速扑来。有的时候,也许还没开始就发现自己已经晚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唯一的策略依然是“现在就开始”——否则更待何时?
在起步晚了的情况下,问题不是“到时候能不能做好”,而是“到时候能做多好就做多好,总好过什么都不做”。
明白了这个道理,以后不管遇到什么任务,永远不要再问“什么时候开始才好”,因为答案只有一个:现在!
我们都知道,行动是改变自己的众多方法中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
很多时候,只要开始行动,哪怕事先并无计划,往往也会有收获。
但是反过来,缺乏行动的计划肯定没有任何意义。
所以要行动,并且要立刻行动。
无视非议
我们没有必要在意来自他人的、非建设性的负面评价。没有谁从一开始就能做对、做好。
所有做对、做好的人都是一路磕磕绊绊走过来的,这就是生活常态。
迎难而上
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案是:回避困难。
合理的时间安排应该是这样的:迅速做完简单的部分,把节省出来的时间放在困难部分的处理上。
所有真正踏实做事的人都知道,任何任务的绝大部分都是枯燥而又无趣的,所谓有创意的部分,可能连1%都不到。
三思后行
所谓“三思而行”
是指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考虑相关的3个方面:
内容(What)、原因(Why)、方法(How)。
任何任务都起码具备3个属性:何事(What)、何因(Why)、何法(How)。
清楚了解一个任务的这些属性,对最终能否完成该任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应该多花一点时间去“三思”。
大多数人都知道自己究竟想要得到什么,也知道为什么要得到,却始终没弄明白怎样做才能得到。
所以,当我们面对某项任务的时候,内容与原因都已经基本确定(至少表面上看是如此),需要思考的就剩下方法了。
当然,思考方法需要从领悟内容入手,不停地细分、拆解任务,而且越具体越好,直至每个小任务都可以由一个人独立完成。
做任何事情,学会思考方式最为重要。
要学着像一个项目管理者那样思考——他们更多地关注“方法”,他们会花费比别人多(多出许多倍)的时间去落实每一个步骤,在确认无误之后,他们才会有效地分配任务,团队才能够切实可靠地完成任务。
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通过关注“方法”去反复拆分任务,最终确认每个子任务都是可完成的,这是一个人不可或缺的功课。
这样的习惯,会使一个人变得现实、踏实。
这既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后天习得的技能。
这种技能无比重要,却常常被忽视,因为掌握这种技能的人总是默默地应用它,而忽视这种技能的人从未看到过它的具体实施过程和巨大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