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欲望永无止尽,只要某种欲望一时得到满足,我们就会立刻渴望得到更多。为了克服人类欲望的阻挠,心灵免于陷入混乱,人类文明发展出宗教、哲学、艺术等文化。所有扮演着精神支柱角色的存在都是帮助人类追求幸福的工具,是为了控制欲望的手段。
如果一个人不靠信仰支持,试图仅凭自己的力量去追求幸福,很可能会从极致的生理快乐,或社会公认的最具吸引力的事物着手。因此,财富、权势与性就成为他们奋斗的主要目标。然而这些并不能改善生活品质。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一些人把追求某个目标当作是终点,在目标实现时,却发现自己又回到了起点,又有一连串新的欲望,跟过去一样不知满足。因为真正能带来满足感的并不是外在目标的实现,而是肯定自己的人生。——其实只要我们在朝着目标奋斗的过程中觉得愉快,设立新目标也没什么不好;但问题就在于一般人总把所有心力放在新目标上,不能享受现在,也因此与知足的快乐绝缘。唯有直接控制体验感受,从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每一个此时此刻中汲取快乐,才能克服障碍,得到满足。
人生的悲剧在所难免,即使是幸运儿也难免遭逢压力。但遭受这些打击未必就是与幸福绝缘,人在压力下的反应,往往决定她们是否能转祸为福,或只是徒劳受苦受难。由此可见我们对主观的解释,直接决定着我们对人生的评价是好与坏。当面对内心冲突时,我们主动赋予其积极性的主观解释,不仅能将负面情绪化为乌有,还能大大提高复原力,在创伤后成长,使自己更加出类拔萃。
古希腊哲学家埃皮克提图曾说:“人害怕的其实是自己对事物的看法,而非事物本身。”罗马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也曾写道:“外界事物令你痛苦并不是因为它们打扰你,而是肇因于你对它们的判断,而你有能力立刻消弭那种判断。”
那么我们若想对人生掌控自如,使生命丰富璀璨,首先我们需要学会真正地掌控自己的意识。在真正掌控意识之前,需要先了解意识的运作方式以及控制意识的方法,因为唯有先了解主观如何形成,才能加以控制。主观,顾名思义就是我们对所有经历产生的观感,比如愉快或痛苦、有趣或无聊等等;这些在内心呈现的资讯便是我们的主观。若能控制这些资讯,就能掌控自己的人生面貌。
对概念有了基本的认识后,如何控制意识?如何使意识清明,以便以体验中汲取快乐?如何触类旁通?如何创造生命的意义?便是下一阶段的学习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