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意义
你是否幸福?这是一个看似很简单的问题,其实是一个很深的问题,这个问题围绕着我们生命的终极追求,一直以来, 我们对于是否幸福的定义包含着两个方面,要么幸福,要么不幸福,当我们从不幸福中追赶到幸福的时刻,我们总以为幸福就结束了,因此你我都会感感受到很大的挫败感。
另一方面,有大多数人觉得只要我们的挣很多的钱,幸福就来了,有的人,以为我们只要获得自己想要的名利我们就幸福,买到自己想要的房子,自己想要的车子就幸福了,但是的忙忙碌碌的背后是心灵的极度的匮乏。这不是真正的幸福。
我想幸福就是一种从内心散发出的满足,而不是用外在追求物质而来填补的内心的空虚,就如英国哲学家大卫·休谟曾说过,“人类刻苦勤勉的终点就是获得幸福,因此才有了艺术创作、科学发明、法律定律,以及社会的变革。”财富、声望、地位与其他目标都不能和幸福相比,无论是物质上还是名望上的追求,其最终都是追求幸福的手段,而不能是我们幸福的最终意义
就如叔本华说的那样,我们人生就是在空虚与厌倦中摆动,而我们人类比较聪明的就是用忙碌填补内心的空虚,每天追赶着时间,但是追赶过后却是年华的的流逝,就如梭罗所说:“生命并不长,别再赶时间了。”如果老是马不停蹄的前进,那就等于只是简单地对每日的生活做出反应,却没有给自己足够的空间去创造真正的幸福。
那么我们怎么去追求自己的内心的幸福呢?
在《幸福的方法中》提出了我们人类总体上有四种类型于形式。
第一种,享乐主义型人生,就是拿当下的快乐来交换未来的幸福,他们只注重眼前的快乐,而不为日后的负面结果担忧。
第二种,忙碌奔波型人生,是用眼前的痛苦交换未来的幸福。
第三种,虚无主义型人生,既不享受眼前的事物,也不对未来抱有希望。
第四种,幸福型人生,既享受当下所从事的,还能获得满意的未来。
而前三种是人生的不幸福状态,其错误的观念表现为:“享乐主义型”坚信的是“快感至上”,他们不在乎未来会怎么样,只要当下快乐就好。“忙碌奔波型”坚信的是“达到谬论”,认为只有不断地达到目标,才会幸福。“虚无主义型”本身就是一种谬论,他们坚信无论做什么,生活都没有意义,自己也不会幸福。
因此需要保持着第四种形式的人生,幸福型人生。
那么怎么创造幸福的人生,书中又说出了通过建立自我和谐的目标,从而到达到我们内心的心流的状态。
那么什么是和谐的目标?
“自我和谐的目标”是能够解放自我,让我们享受眼前生活的。它来自内心最坚定的意识,或者是最感兴趣的事,而不是为了去满足社会标准,或者是迎合他人的期望。简而言之就说是做自己。
当今的世界的人,大多都活的千篇一律,所以很少能够保持着一种幸福的状态,因为没有完全的做自己,
那么怎么去做自己呢?努力追寻着自己想要的人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发现自己了解自己,同时不断的为自己创造出更具有价值的人生,把自己当作自己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