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内容是六(下)第三单元《宇宙》第四课时,对于本节课我进行了如下反思。
1.有效利用网络资源,服务课堂教学内容。
关于宇宙的知识,要在课堂中进行动手操作是有限的,也是有难度的,可能间接经验更多于直接经验,所以我选择了央馆虚拟教学平台的资源进行辅助教学,上完后,我发觉学生对日食和月食的影像资料很感兴趣,并且帮助他们了解了日食和月食的形成过程,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对抽象的宇宙世界的学习提供了优质的资源和良好的途径。
2.充分认识模拟实验,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课件的演示、资料的展示只是补充,让学生动手模拟、动脑思考还是科学教学的主要途径。宇宙单元是模拟实验集中的单元,经过执教上节课《环形山》之后,我对本节课中模拟实验的设计有了自己的想法,我只给学生准备大小不同的三个塑料球,要求学生模拟出发生日食和月食时日、地、月三个天体的位置。模拟实验就是尽可能的利用实验材料模拟出科学现象,那么既然是模拟的实验,肯定会与客观的、真实的现象有些差距,因此我在教学中更多的去培养学生在模拟实验过程中思维的发散性和科学质疑的能力,而不是简单的追求实验的准确性。我让四人小组利用自己的身体来模拟日食和月食的形成,重点突出宇宙中的三维立体效果,以及日、地、月三个星球的运动特性,并强调三球中心在同一条直线上,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发现了问题的实质,也在愉快的环境中学到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