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生命之书》十二月二十六日“冥想的方式”。
读到作者说“我们很想把它(实相)变成一个绝对的东西,因为这样我们就能在其中找到庇护”,是的,我想要找到庇护、永恒的安全,这就是我一直迷恋各种课程,想让自己改变的原因。但心智是不会让自己找到实相的,心智会驱动人不断追逐,不断说“这个没效果”“试试那个”……
昨天朋友提醒我如果不能续费就先退学习群,其实我明白从时间上讲要到这个月结束才退。但一想自己也没用心学习,何必继续待着?评判自己不努力导致进步不大,愧对朋友的扶持,又觉得灰头土脸似的。这统统都是心智的各种念头。
觉察心智的每一个活动和动机:
例如我为什么在简书日更?是为了1000天的勋章吗?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毅力吗?还是单纯喜欢写?有没有表达的欲望?
我为什么每天都要看小说?
我为什么想参加连麦读书?
探寻背后的动机,了解自己。
实相是不是一种绝对和固定不变的状态?我们很想把它变成一个绝对的东西,因为这样我们就能在其中找到庇护。我们希望它是一个永恒的东西,这样我们就可以抓住它,在其中找到快乐。然而实相真的是持续不断、可以被重复经验的一种境界吗?能够被重复经验的都是从记忆中产生的东西,不是吗?在念头安静下来的那一刻,我也许会经验到某种实相,但如果透过记忆而将这个经验变成一种绝对的、固定不变的状态,它还可能是实相吗?实相难道是延续不断的、可以透过记忆而培养出来的吗?还是只有当心念活动彻底止息时,你才会发现它?
心智不能受制于记忆,不能把记忆当成认知的核心,而必须觉知到自己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行动、在关系里所做的每件事,以及每个刹那的真相——很显然这才是冥想最正确的方式,对不对?只有当念头止息下来的时候,才能了解事情的真相,只要心智对自己的活动一无所知,就不可能安静下来。透过任何一种修炼的方式,追随任何一个权威,不论是古代或现代的,都无法驱除无明。信仰·只会制造孤立和排斥的心态,而只要处在孤立的状态,心就不可能平静。我必须认清自己所有的活动,心才会平静下来。这是一项非常艰苦的任务,所以我们总是投向别人,去学一些我们所谓冥想的小把戏。心智发明出来的小把戏都不是冥想,冥想就是自我认识的开端,缺少了冥想,不可能有自知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