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左宗棠是我国近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坚决抵御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
嘉庆十七年冬,左宗棠出生于湖南湘阴东乡左家塅,祖父是穷秀才,以耕读为本,以授徒为业。父亲也是穷秀才,长年坐馆,教书育人,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左宗棠天资聪明,在父亲和祖父的教导下饱读诗书,二十一岁中举,此后三次赴京参加会试,均名落孙山。考场失利后,他从京城大小书店里淘到了大堆农书和医书,如获至宝。
道光十二年,左宗棠入赘湘潭周家。妻子温润贤德,完全认同夫君以耕读为本的想法。左宗棠退隐乡间,不肯出仕,夫人大力支持。
从29岁到37岁,他坐馆八年授徒一人,利用空闲时间将耕读为本的想法和实践充分结合起来。“买山而隐为苟全之计,但愿长为太平有道之民。”左宗棠并非口头说,笔下写,还有行动,1843年,他在老家湘阴县柳在,购入七十亩土地建成小型庄园,用古代农法去打理,他“日与庸人缘陇亩”,植桑栽茶种稻谷,还围栏喂了猪,挖池养了鱼,鸡鸭成群结队,好一幅幸福快乐的田园生活图景。
左宗棠把“湘上农人”作为自己的别称,其一是把农作为人生第一要务,其二是将治生以务农为先务。他极其重视农耕,最喜欢陶渊明的两句古诗一一“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耕读之快意溢于言表。他有自己对农耕文化的看法,不同意孔孟轻农的思想,以诸葛亮为榜样,亲自在南阳耕种,人要依靠粮食生存,务农有何不妥呢?左先生不仅喜爱干农活,还决定写出农书。
道光二十五年,左宗棠写信给恩师贺熙龄,汇报自己的乡居生活,谈及农事,甚是高兴。乡间务农的益处很多,让左宗棠的身板较其它绝大多数书生更为硬明结实,为他日后的事业创造坚实的身体条件,在以后救国救民的艰难道路上,即使条件艰巨,苦难不断,他总能顺利应对,最终活到了七十三岁高龄。
左宗棠以耕读为本,受益良多,主要体现以下四点:一、知稼穑之劳苦,晓民生之艰难,日后做封疆大吏,重民命惜民力均出于自充。二、以实学指导实践,以实践验证实学,求真务实。三、收家自如进退有度。四、小处着手大处着眼。
综上所述,左宗棠大器晚成,成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绝非偶然,是从农耕文化中获取的智慧与无穷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