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写教育评论》
这一章共分六节,写教育评论?我还从没尝试过。看完第一小节的题目,就让我不自信了,但了解了解,未尝不可。
51.教育评论是一项“高阶修炼”
这一小节里吴老师列举了教师写教育评论的三方面益处,我有些心动。首先明确教育评论的作用是什么?吴老师说,教育评论回答教育做的怎么样?应该怎么做?。
教师写教育评论的益处是:
促进思考,磨砺观察和思考的敏锐度,在试图对教育现象和教育热点问题进行分析与言说时,不能浮于表面,要透过现象或事实看到因由、本质等,没有一定的观察力和思考力,这是难以做到的,坚持写教育评论,类似于做思考练习。
增进教育理解,对教育的基本问题开始有自己的见解,教育评论实质上是观点与价值观的输出,而专业的言说,其观点和价值导向就要契合教育本质和本真追求。坚持写教育评论,会引导你自觉的寻求对教育的深入理解和高度俯瞰。
锤炼语言,让表达精炼、准确、有逻辑。尽管现在有教学有了许多新技术,教学观念也在改变,但教师教学仍主要依托语言交流,其追求的效果依然是“引导”“说服”,所以教师必须锤炼自己的语言,使之“有物”“有理”“有味”。写教育评论,会让教师注意语言表达式时的精准,说理有凭有据等。
感悟:三条益处中,最吸引我的是第三条,因为当前教师的教学仍主要依托语言交流。
52.建立自己的评论系统
要想写出教育评论,就要建立自己的评论系统。需要学习教育理论和教育史,具备一定的教育理论素养,对于历史上教育做过哪些探索、做到了什么程度有所把握。
吴老师把教师建立自己的评论系统进行了细化,在他列举的十三个教师建立教育评论系统的选题中,我对以下几个问题比较感兴趣:什么样的教师能够称得上是合格的乃至优秀的教师?发展良好的学生应是什么样的状态?对一些学困生行为有偏差的学生,好的教育者应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以及辅导的基本策略?好的课堂教学是什么样子,又有什么基本特点与原则?好的学校管理呢?好的师生关系?什么是好的课程?怎么认识课程?
感悟:这几个问题直击课堂、教师以及教育的对象——学生。作为一名学科老师来说,完全可以在这里方面进行研究。
53.先从教育内部“说事”
面对一个教育现象,一些教育热点问题,尽管我们知道其是多种因素导致的结果,我们还是要先对“自身”做分析,找内部的“自己”的问题。
感悟:是的,就像我布置的朗读打卡作业,那些压根就不打卡的孩子,那些三天打鱼两天的孩子,那些刚开始漏打卡后来又补上的孩子,那些一直坚持认真打卡的孩子……他们的背后透露的不仅仅是家长,孩子的问题,也一定有老师布置的问题。比如:可能是系统设置问题,可能是群里布置作业时语言表述不清楚问题。
54.发掘与言说教育“真”问题——教育评论写作关键(一)
55.有条理,讲逻辑——教育评论写作关键(二)
56.传播有价值的信息和积极情感——教育评论写作关键(三)
怎样写好教育评论?关键一,发现真正的教育问题。作为教育者应说真正的教育问题才有意义,选题才有价值。原因很简单,教育评论的读者多为教育工作者,需要听到专业领域内的创见,获得启发,更新观念,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有所作为。也就是说要找到好的言说话题。多读,多练,多积累。
怎样做到有条理,讲逻辑?
(1)基于全面客观的事实。写教育评论之前,应尽力全面的搜集相关信息,特别是在对一些教育热点事件进行评论时。
(2)坚持“尊重、理解”的态度,即能站在教育现象的主体、教育热点事件当事人的立场来思考分析问题——其初衷是什么?什么原因导致了现在的情况?……
(3)逻辑框架清晰。事实(背景)观点、分析与论证的材料要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分类、分层,有序呈现,条理分明。
好的教育评论至少应关注到5个方面:
1.主动赢得学生信任,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2.要多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赢得他们的理解支持,真诚是最好的策略。
3.把学生的教育管理惩戒等问题转换成民主议事、遵守规则的长期实践。
4.教育不是万能的,对于“教不成”“惹不起”的极个别学生,尤其是在初高中阶段,那就追求“平稳”。
5.好的教育评论要能让教育读者焕发使命感和热情,生发出想去尝试的积极情感。
感悟:尽管吴老师提出的五条是关于怎样写好教育评论的,但在我看来,前四条可以当成“做合格教师的底线”。让我有点疑惑的是,在177页,吴老师写到:“好的教育评论至少应关注到4个方面”为什么后面出现了五个方面?
最后借助吴老师在这一章的结尾一段话说说教育评论,“教育评论是专业评论,要体现专业水准,专业评论要输出有价值的观点信息,其背后支撑的是专业知识与精神,是教师的思想与热情。”我的理解:这段话可以说是这一章的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