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对学生进行了期末达标测试练习,看着那满是红蓝笔迹的试卷,仿佛开启了一场与知识、与学生思维对话的旅程,思绪也随之蔓延,想把这些思考记录下来。
拿到这一套试卷,先是整体浏览,看学生答题的整体情况,从卷面书写、答题规范度,到知识点的掌握程度,都在传递着学生的学习信息。改填空题时,发现学生对一些概念的理解还存在偏差。像关于“质数、合数”“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题目,部分学生的答案有误,这反映出他们对这些抽象概念的本质还没完全吃透,只是停留在表面记忆,没能真正融会贯通。
改到运算题,情况比上次的试卷要好一些,但也有值得挖掘的点。有的学生计算步骤清晰,结果正确,能感受到他们对分数、小数运算的方法掌握得不错;可也有学生在通分、约分环节出错,或者符号看错,这提醒我在后续复习中,还是得强化计算训练,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习惯,毕竟计算是数学学习的基石。
几何与应用题部分,学生的空间想象和实际应用能力差异明显。做长方体体积、表面积相关题目时,有的学生能精准分析条件,一步步推导解答;可有的学生连基本的公式运用都磕磕绊绊,更别说灵活处理挖去小正方体这类变式题了。应用题里,关于分数实际应用、统计分析的题目,有的学生能理清数量关系,准确列式计算,还能结合数据进行合理预测;但有的学生读完题后一头雾水,不知从何下手,这说明他们的审题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有待提升。
这次的试题分析下来,我发现我们班孩子对于“拐的弯儿的”的题目还是分析不透彻。以后还是要多多强调分析问题的方法,锻炼分析能力。
批改的过程,也是自我反思的过程。发现教学中的不足,才能不断调整优化,让教学更具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