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我发现学生出口成“脏”的行为越来越严重。不开心的时候,会爆粗口,开心的时候也爆粗口,比如,考了个高分,对着试卷就狂喊:“WK,我TM终于及格了”;恨一个人说脏话,爱一个人也夹杂着国骂,比如你TM就是不知道好歹,此时的“爱”就是以这样无比狰狞的面目出现。此外,生气、愤怒、痛苦、对人不满等负面情绪出现的时候,更是非得吐“脏言”表达。
当年做班主任,班级男生多女生少,男生说话毫不避讳,常常夹着粗言秽语。我对这种出口成“脏”的现象真是深恶痛绝,但屡禁不止,非常让人头疼。从说脏话的情况来看,有恶意的,比如侮辱攻击他人、宣泄不满;也有非恶意的,如口头禅,标榜酷或时髦,开玩笑,不过脑,当流行语用。如今不做班主任了,常听到学生在楼道大声爆粗,心里实在不是滋味。我在想,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现在的小孩口出脏言不自知呢?一是社会风气,成年人特别是男性当中,粗言秽语特别多,甚至军队里面出来的人,常常每句话都带有国骂,而成年男性往往在孩子的世界中代表着权威有力量的,甚至电视媒体都常常有这样的国骂,这对无知的未成年人尤其处在诅咒敏感期的孩子有着极坏的影响,在他们看来,这些都是“振聋发聩”的语言力量。二是家教家风不严,孩子小的时候爆粗口,家长不以为意,没有及时引导,导致孩子把粗口成“脏”养成了习惯。三是环境影响,生活中,含“脏”量太高了。周围人都爆粗,就觉得自己很不合群,于是模仿其他人的不良行为。四是个人修养,因为自己认知水平低,没有判断是非的能力,加之缺乏师长及时的引导,导致孩子在出口成“脏”越走越远。五、不会正经表达,当生气和愤怒的时候,不会准备表达内心的感觉,就只有爆粗口这一种表达选项。须知出口成“脏”的行为不仅影响个人形象,给人素质低下的印象,同时给听者和他人带来不悦感甚至伤害,当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样的群体,无疑是对社会风气的极大破坏。一个中学生,如果粗暴无礼,是内心虚弱装腔作势的表现,暴露其低素质,低认知和缺教养,在中学生社交中百害无一利。
中学生出口成“脏”,让人难以忍受。但是,我们要了解脏话背后的社会含义,脏话所隐含的禁忌、权利和性别暴力,脏话和人的情感关系、脏话的社会作业,最后再看到脏话和社会经济、社会规范之间的关联。对脏话祛魅,或许更能帮到孩子。或许带孩子们读一读《论“他妈的”》《我们为什么会说脏话》《话语,一种有关思想的东西》这样的文章,会让他们更明白自己的言语边界。
恶语伤人六月寒,良言一句三冬暖。多用一些善的语言,美的语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