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泡
第七期约练挑战第五周第二场 共17场
总26场(13+1+12)
约练角色:来访
1 忽然的来电,稍稍有些紧张。你在说地点,我在说时间。信息输入(地点),传达指令,表达诉求(时间),直接而高效。但为何两人隔着电话线重复了三遍?因为感觉没有被倾听到。因为太快了,总是着急把自己的观点传递给对方,耳朵听到了对方的需求,嘴巴着急进入表达的环节,直接略过了信息确认的那个步骤,没有回应的呼喊,自然会一再重复。两个人各说各话。那就慢一点,停下来,回应一下对方,表示我有在认真听你说的话。
如果再有一次机会,我会怎么说呢?
试着重复一下孩子所说的关键字或者词,并表达我的感受。“谢谢儿子,你担心妈妈不知道在哪,特地约了在西门碰面,我收到了,你放心。我们半个小时后在西门见”
2到了西门,孩子站在外面,天气有点凉。“天气有点冷,你辛苦了”,想表达一下自己对孩子的关心。“辛苦”有点严肃,有点书面,有点疏离,试试看有没有更好的表达方式。更柔软,更自由,更生活化。
“哎呀,天挺冷的,儿子站在那里,冻手了吧”
3 心里有预设,觉得孩子会想直接回家,下次争取一下孩子的意见,哪怕结果依然是我想的那样。
4 关于“勇敢”的赞美。“勇敢”是否会成为孩子想撕不敢撕的标签?“勇敢”是否会成为孩子想退不敢退的障碍?“勇敢”是否是我习惯性的评价他人的延续?“勇敢”是否承载着我对他满满的期待?平时的他是否不够“勇敢”?
如果再有机会,我会怎么说?我希望表达什么?
“儿子,我一看电话号码是班主任的,我挺开心的,以前都是数学老师哎,说明你和班主任关系不错啊,我的感受是这样哎”
如果有机会和孩子交流,放下需要他回答的期待,这样会给他带来压力,我只需要表达我的感受就可以了。
5 “事情比我们想象的好像难一点哈”
“明天怎么安排,需要我上午来接你吗?”
孩子虽然点个头,但是彻夜难眠,灯开了又关,黑了又亮。内心何其无措,几乎没怎么见过孩子这样。
“妈妈希望我去,我也觉得应该去,可是去了之后又很难受,我怎么办呢?”孩子大概是这样想的。
很心疼,孩子比我想象的更在乎我的感受。因为明白我对他的好,所以愿意勉强自己去做一些事,尽管他还没有滋长出足够的力量。
如果孩子再给我一次机会,也许我会怎么说?
“儿子,我没想到你今天下午能去哎,不管是一小时两小时,你能去我就特别感动,你能迈出这一小步我就很感动,因为这挺难的。”
6 慢一点,话要慢慢说,事要慢慢想,总是太急了。别太急了,要贴着走。听清楚对方在想啥,不要急着输出,可以重复,但一定要有回应。
工作中的认真严谨严肃会不自觉的带入生活中来,和孩子交流的时需要软化软化再软化。
不带期待的赞美,不带期待的表达。
团队里有太多有才有爱心有方法的老师,感恩。努力。靠拢。
二 读
《解码青春期》第232页
帮助孩子对付欺凌者
欺凌是所有青少年面临的一个不幸的现实。
尽管我们很想把那些霸道的,残忍的或者粗鲁的人从这个世界上完全除掉,但我们无法做到。
欺凌并不是一个仅限于学校的问题,它是一个关乎人性的问题。
当我们的孩子碰到这样的情况时,最明智的做法是设法帮助他们。给孩子提供一些方法,帮助他们在情感上处理欺凌事件带来的影响,让他们得以轻装前进。
1让孩子明白痛苦是人生的一部分。
2利用能体现你坚韧品质的亲身经历。
3利用一些能增强韧性的辅助活动。如徒步,赛跑,玩魔方等。
4教会孩子哪些声音要调高,哪些声音要调低。
5如果出现人身伤害威胁,要立刻介入。
6建议咨询。
三 传递
老公专门买了牛肉给外婆送去,体会到浓浓的家庭爱。
给孩子们补充了水果,买了二宝指定的文具。
孩子的努力,在车上找机会进行了直接赞美。
我为昨天的互动做了复盘与反思。
在电梯里读单位群里的笑话给大宝听,有看到你的笑脸哦。
我们是心里有你的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