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
寒假来临,学校放假,对于究竟要不要回家这件事,我踌躇了一阵子,因为期末考的成绩不怎么样,回家也有些愧对父母,而且总觉得即使回家也没什么可做的,不过最后还是决定回家,毕竟不回家的话待在学校也没有什么要做的事,况且假期的话一个人待在宿舍也无怪凄凉的,因此还是决定回家了。在故乡,我曾经有过梦,有过爱,那些美好日子的回忆蜂拥而至进入我的脑海中。我也想回乡村了,我感觉故乡在召唤迷途的我。
反正假期在城市里呆着也没什么意思。现在所在的城市是星光照耀不到的地方,不是星光不存在了,而只是人们看不到星光。星空是复杂深刻而又美丽的,而人类已经习惯了肤浅的生活,看不到星星的人是悲哀的,被命运胁迫着驱赶着来到城市的我活得空洞、寂寞而又萧索。
我得乘坐高铁回家,乘坐上高铁的我又一次觉得时代就像那一列列疾驰而去呼啸而过的高铁,像那激流一般迅速流过,。离家乡越来越近了,我内心悸动不已,如果我没有灵魂,那么或许我可以过快乐得没心没肺的生活,心灵不为乡愁所缠绕。离开故乡久了,曾经鲜活生动又亲切可爱的故乡如今如烟似雾一般在我眼前只剩下一个不清晰的轮廓。
下了高铁,我又坐了长途汽车和三轮蹦蹦车好不容易辗转回到农村老家,回到故乡,虽然已被拆迁但仍然让我魂牵梦萦的地方,儿时无比熟悉的事物,如今却让我感到陌生。路过清颓的土墙,对于故乡的期许俨然化成了失望。故乡已全然不是记忆中的景象了,农田不是幼时的农田,村子不是幼时的村子,既狭窄又荒僻,我一次次的问自己这个荒凉芜秽的地方就是自己的故乡吗?这个地方不是故乡吧,或者说它只徒具故乡的躯壳,却毫无故乡的灵魂。我的心中流淌着一种异样的痛楚,内心的空洞在逐渐变大。“不是这样子的,故乡不该是这样的。我喃喃自语道,过去的故乡是有生命的,是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我曾经在这里无忧无虑的生活,直到现在还时常想起那些美好时光,而如今那散发着光芒的故乡不见了,随着时间的流逝,那光芒熄灭了,幼时的一切美好都被深埋在记忆的废墟中。我迷惘地看着那冷漠单调的天空,也不知该如何排解自己内心的忧伤。故乡的一切仿佛发生在上个世纪离我及其遥远的时代的事情,然而她又确确实实在我身边存在着。
要说我的故乡距离西安也不过两小时车程,但却像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村庄里苍茫而又冷清,夕阳的光从无垠的天空中渲染开来。我的记忆像是一些断裂而又无法拼凑的碎片,我们宁愿沉湎于自己编织的那些记忆中不愿出来,记忆中的人和事都是虚幻的,是天真而又哀伤的,然而记忆却又被侵蚀的厉害,只有一些零星的片段还在闪烁着光芒。曾经我以为还能将故乡握在手中,然而现在即使回到故乡我却再也无法涌出泪花,我便知道故乡就像那条流淌过我绵延无尽却又无法第二次融入的河流一般逝去了。我本以为回到故乡,我的灵魂就能够得到救赎,然而眼前的一切都是没落、衰朽!
我那么拼命的想要离开故土,但是离开之后要去往哪里,我也不知道,当年离开的脚步现在已被荒草淹没,故乡已经成了被世界彻底遗忘的角落,也许多年后的一天,这里的一切土胚房也好、砖房也好,破败的街道也好,一切都会成为传说也不一定。
回到邻村的新的家,父母早已等在门口,我一回家就给我端上新鲜出锅的臊子面,久违的浓郁臊子面的香味让我觉得很亲切。家里的宅院里依然吊着辣椒和玉米杆这些东西,母亲又总是在厨房忙碌,打我记事起,她就不是在地里,就是在厨房不停忙碌。父母不断絮絮叨叨着想在城里找个活太难,她们年纪太大,不管是建筑工地还是给人当月嫂保姆都嫌弃他们年纪大,于是还是只能勉勉强强在家里土里刨食。母亲又开始絮叨起了我年幼时的往事,第一天上小学时因为被老师点名还紧张得尿了裤子,还有什么上中学时第一次住宿舍哭哭啼啼离不开妈妈啦之类的。其实母亲从不多说话,她一年中唯一感到愉快的,就是过年时一家人围坐在饭桌前团圆的时候,每当这个时候,她憔悴的脸上就会泛起红晕,平日里紧缩的眉头也舒展开来了。母亲娓娓道出的往事打开了我自己回忆的闸门,而幼时的记忆像是温柔拍打着我的海浪,我就那样任由回忆之浪奔驰、激荡,之后逐渐沉默黯然,如沉重的梦一般漂浮、荡漾。在家的几天里,我自己像蜗牛藏在自己的躯壳一样,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说是要看书,其实都是在玩手机,这样就谁也找不到我了吧,就连我自己都找不到自己了。突然那天,老家停电,其实家乡经常停电,每当停电的时候,我就点燃一节残缺的蜡烛,蜡烛散发出暗淡的光影。当蜡烛熄灭的时候,全世界的光都被带走了,一切又重返黑暗。
年轻人都已外出打工,村里只有留守儿童和老人。邻村也跟故乡一样变得陌生了,已经在我不知不觉的时候成为一个荒凉又毫无人烟的偏僻之地,这样满目凄凉的景象倒是与我当下的阴郁心境非常符合。老家的院子里满是纵横交错的枝蔓,由于父母这一年也活得艰难,忙着找活挣钱又一次次被拒绝被打击,所以也无心料理家里。长时间无人料理让一切都显得杂乱无章。每当这种时候,我心里都有些愧疚和难受,看到父母那样艰难度日,我还不如不要念什么狗屁大学,早点出社会打工挣钱,来减轻他们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