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个案例由一开始的该不该打抱不平转变成怎样做才能更好地融入集体的问题,原来平时不爱说话,不主动与同学交往,会让同学误以为你很骄傲,以为你不愿意和他们成为朋友。其实不是这样的,这样的孩子只是性格内向,很羡慕其他同学一起自由、畅快地聊天,却又不知道该如何加入到他们之中,缺乏主动性。晓静和玲玲就是这样的孩子,在人际交往中过于敏感,缺少主动性,难以融入集体。针对这样的问题,心理老师是这样辅导的:1.心理老师和她们先讨论了最在意朋友的哪些品质,讨论自己做得如何。2.又让他们自由模拟对话场景,然后互相谈谈说的感受与听的感受,讨论怎么说更好。整个过程下来,她俩明白了要加入同学之间的聊天并不难,但要让自己说的话让别人听着舒服并不容易,平时要多多学习观察和倾听别人说的话。心理老师建议她们只需要在听同学说话的时候多一些专注的表情和应和,就会拉近和同学们的距离。如果准备和同学们走的更近,可以用赞美、询问、请教等方式找些共同的话题,大家一定会比较愿意让她们加入。
该不该打抱不平,这个问题其实不仅仅存在于孩子心中,许多家长的心里也有这个疑问。孩子的成长有自己的规律,需要自己独立体察、体验成长的过程,独立解决自己的矛盾和冲突。对于如何融入集体,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可以通过活动引导孩子:学会赞美、懂得分享、寻求他人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