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广人均GDP超过2.5万美金,在中等发达发展阶段,基础民生问题已经解决,大家开始关注质量民生,而教育是其中最关注的头等大事。
对不同教育模式选择,也反映了家庭对未来人才趋势的判断。绝大部分家长是选择传统的应试教育,也就是精英教育。也有小部分家长走小众教育,也就是“出国留学”。这两种选择没有优劣之争,主要是看孩子更适合哪种教育。无论选择哪种,都存在不确定性风险,即“教育的美丽与风险”。
1、精英教育有哪些风险?
(1)过早定向的精英教育、天才教育,效果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
由于家长帮孩子选择了专业或流行职业,目前,80%的大学生在毕业后与专业并不对口。
(2)许多孩子直到大学毕业,还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
中科院心理所的调查表明,60%以上研究生自我报告压力比较大,20%以上研究生自我报告压力非常大,调查中十项压力源中有三项:就业前景、学业压力、迷茫(不知道适合做什么)。
(3)60.8%的研究生自我报告压力比较大。
2、以出国留学为导向的“小众教育”有哪些风险?
(1)出国留学的回报率不理想;
(2)留学门槛逐步降低,逐步趋于平民化;
(3)投入产出比低,性价比达不到预期水准。
数据分析,61%海归选择回国,13%去北上广,其中72%进入企业,5%创办企业,16%正在寻找工作。
未来高科技时代,体力劳动将被AI人工智能替代,很多工作其实也不需要高学历,很多职业都有可能会消失,如锁匠、翻译等。中国快速进入“能力本位”社会,很多企业不在意大学生的“绩点”,而是关注情商、做事能力、吃苦耐克、心理稳定度、执行力等等非智力因素。
VUCA这一概念最早在1991年由美军提出,用以描述冷战结束后世界局势呈现的不稳定、不确定、复杂且形式模糊的状态。但直到2001年911事件后这一缩写才真正被确定,也是此时VUCA走进了公众视野。同时也被一些商业领袖借鉴,用来指导集团的战略方向制定,以便集团能够跟上,且适应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复杂、模糊的未来商业环境。
VUCA是四个单词的缩写,代表了四种状态,它们分别是:Volatile 不稳定、Uncertain 不确定、Complex 复杂和 Ambiguous 模糊。我们将进入VUCA社会,充满不确定性、变化性、不可预见性、不稳定性。其实开放的社会可以带给青少年激情,让孩子们自由去选择自己的发展。
中国40多年改革开发,“加速度”发展用42年进行了现代化进程。由于社会演化快、经济发展快、竞争加剧、教育内卷,机会增多了,条件好了,为什么家庭焦虑与教育成本将始终维持在高位,也让很多人不敢生孩子?
3、家长陷入教育焦虑的原因有哪些?
(1)家庭教育面对不确定性;
(2)整个社会导向问题;
(3)教育焦虑是社会焦虑在家庭、孩子身上的折射。
4、面向21世纪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和构成核心素养的若干方面有哪些?
(1)人文底蕴;
(2)科学精神;
(3)学会学习;
(4)健康生活;
(5)责任担当;
(6)实践创新。
5、目前最流行的教育模式“ACE”,大力倡导审美、创造、共情。
双减政策落地的同时,中国教育部强调指导家庭教育、加强素质教育,服务终生教育等,圣晓林提到新时代需要的ACE型人才是指具备审美(Aesthetic)、创造(Creative)、共情(Empathic)品格的人才,审美不仅仅是感官上的,更多的是认知思维模式,即能不能看到别人的优势;创造不仅仅是改革创造,更重要的是能不能创新整合,讲出想讲的故事;共情,也就是同理心。这三部分是未来世界最需要的人才。
6、大脑与“电脑”的区别:
(1)人工智能的算法,尤其是底层算法已经超过人类,且不知疲倦;
人类顶尖围棋高手一辈子最多能下20万盘棋,而人工智能一个晚上能下100万盘,而且不知疲倦。
(2)人类大脑容量有限,儿童大脑发展是有阶段有梯度的;
儿童的注意力是有限的,需要休息,需要停顿。
(3)儿童的大脑是结构化的。
AI应用场景越来越普及,但儿童的大脑是结构化的(褶皱、沟回),新皮层解剖后大概一张报纸这么大,厚度3-4毫米。目前信息大爆炸,很多信息塞入儿童大脑,孩子怎么受得了?结构化了的大脑无法向外扩展,只能向内部积压,大脑褶皱更深,完全跟不上外部信息演化。可见,学业负担越多,孩子压力越大。
母亲怀孕期间应离开职场、放松,否则职场压力也会影响胎儿发育。建议父母去学习一些脑科学,对家庭教育有一定的了解,也能缓解教育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