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根结底,一所学校的管理的价值取向,决定学校怎么发展、往哪儿发展以及发展成什么样,也决定这这个学校会使用什么样的管理的方式。
应该说,垂直化管理的最致命的问题,就是因为层级的划分过多,会造成信息的传递失真。自上到下的命令的下达,很容易在中间的某个层面进行了加工,到最底层的时候,可能就变样了。人们常说,经没错,被和尚念歪了,就是这个道理。当然遇上了歪嘴和尚,再好的经也没有用。反过来,基层的问题在向上反映的时候,顾虑就更多了,作为上层的领导,在听取意见的时候,就需要给的谨慎和富有洞察力。往往都是碎片化的信息,或者是隐约的透露出某些信息,基本上,高层到基层,看到的世界都是经过装饰的样子,所以为了得到更准确的信息,不得不创造了一个新的名词——四不两直。且不说,会不会有身边人出于某种需要的通风报信,单单就领导的这样的一个做法,其实也隐含着对下属的不信任。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下属时刻的防备着领导,却是真实的存在着的。
扁平化的管理,最突出的一点,是管理的人员离事情近了,能够更容易的在基层中获得决策的执行情况和实际效果,便于工作的及时的调整和深入。但是当一个组织的人员众多,管理人员尤其的最高层的管理人员,很难深入到每一件事的实践中的。也就很难从具体的事情获得更多的细节,多半的时候,都是运用归纳法,很容易的作出以偏概全的冲动。
其实没有管理的最好的方式,只有管理的价值取向。在垂直化的管理中,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是重点,也是核心。学校的情形,相对的简单也相对的复杂。简单在于,学校的组织相对于村镇、城市等而言,人员没有那么多,也没有那么多的不同;复杂在于,学校的师生追求的是一种成长和发展,始终的是一种向上的状态。作为学校,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就应该是指向学生和教师的成长和发展。
具体一些的说,就某一件事而言,扁平化相对较好,只需要培养一批深入事件的管理人员就可以实现;但是就学校的发展、责任的承担、组织结构的设立等等,垂直化的管理,更容易有效率。在一个散沙般存在的组织里,垂直化的管理可以立竿见影;而在一个积极向上的组织里,垂直化的管理又容易挫伤大家的积极性。更多的时候选择什么样的管理,还是根据单位的需要开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