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为下不倍”——天道也
【原文】子曰:“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
【白话】孔子说:“愚昧而自以为是,卑贱却独断专行,生于当今的时代,却要返回到古时候的道路上。这样做,灾祸一定会降临到他身上。”
子思先引用孔子的话说:“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自用”就是自以为是,刚愎自用。“自专”就是独断专行。“反”通“返”,指返回。意思是说:“愚昧却喜欢自以为是,卑贱却喜欢独断专行,生于当今的时代,却一心想回到古时候的道路上。这样做,灾祸一定会降临到他的身上。”朱子《集注》说:“承上章为下不倍而言,亦人道也。”程颐认为是针对下文“制礼作乐”而言。总之,这三种人都免不了遭受灾难。值得注意的是,孔子对“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的人,同样持否定的态度。
【原文】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
【白话】若非有德的天子,就不要议定礼制,不要制定 F度,不要考订文字。现在,天下车子的轮距一致,文字的字体统一,伦理道德相同。虽然有相应的地位,如果没有相应的德行,是不敢制礼作乐的;虽然有相应的德行,如果没有相应的地位,也是不敢制礼作乐的。
接下来,子思就如何“为下不倍”发表看法。“ 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做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意思是说:“若不是有德的天子就不要议定礼制,不要制定F度,不要考定文字。现在,天下车子的轮距一致,文字的字体统一,伦理道德相同。虽然有相应的地位,如果没有相应的德行,是不敢制礼作乐的;虽然有相应的德行,如果没有相应的地位,也是不敢制礼作乐的。”这是针对上面前两种情况来讲。也就是说,只有像尧、舜、周公那样有德有位的人,才可以“议礼”“制度”“考文”,否则就是“为下而悖”。
最后,子思又引用孔子的话,解释第三种情况,关于古的问题:
【原文】子曰:“吾说夏礼,杞不足征也;吾学殷礼,有宋存焉;吾学周礼,今用之,吾从周。”
【白话】孔子说:“我传述夏朝的礼制,而夏的后裔杞G已不足以验证它了;我学习商朝的礼制,殷商的后裔宋G还残存着它;我学习周朝的礼制,现在还实行着它,所以我遵从周礼。”
《论语·八佾篇》第九章和这里相似。“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八佾篇》第十四章,孔子还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可能很多人认为,孔子是非常推崇“古”的呀?他说自己“信而好古”,主张“克己复礼”,怎么这里又反对“反古之道”呢?这就是“好古”与“反古”的巨大差别。所谓反古,是不顾历史发展,盲目生搬硬套,照抄照搬。比如,王莽生硬地模仿周代的改革,袁世凯恢复帝制等等。而好古则是有借鉴有发展,有“因袭”有“变革”,是“鉴于二代”的“郁郁乎文哉”的周礼。《论语·卫灵公篇》,孔子主张“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可见,孔子并非盲目的“复古主义”者,也不是“开历史倒车”的人,而是与时俱进、科学智慧地继承并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