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此篇论预知。
子张问:“三百年以后的情况是否可以预知?”孔子答到:“殷朝因循了夏朝的礼制,所作的减少和增加是知道的;周朝因循了殷朝的礼制,所作的减少和增加也是知道的。后世如果继承周朝的礼制,即使过了三千年,其情况也是知道的。”
世界上最难的事情莫过于对于未来世界的预知,三百年以后的世界是怎样的?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回答。因为没有一个人能够真正穿越到未来而认识那个未曾来临的世界。但是我们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先知“,然而他们并不是真正对未来世界有所认识,而只是基于历史和当前对于未来做出的一种预判。
这种预判的依据大多是假设未来的环境和当前保持一致。而未来环境却是处于千变万化之中的,真实环境常常与假设发生偏离,因为存在很多未知的因素。
孔子对于未来的预判便是基于周礼的保持。周作为孔子的“理想国”,周礼被孔子视为可作为未来世界的一种持久的政治体制。
但历史的发展已充分证明,理想国毕竟只是理想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