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绕住院部楼下的小花园转悠,难得这么清闲,彻底放空自己。静静地欣赏晨曦中的美,橘红色的晨光为萧瑟的花园增添了一抹柔和的美。花园里有个篮球场,篮球场外有36棵高大的银杏树,光秃秃的树丫直指蓝天,第18棵树上有一个大大的喜鹊窝,几只喜鹊叫喳喳……蔫蔫的心情,瞬间愉悦起来。
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正在篮球场内反复练习运球动作,中途球跑了,捡回来,重新开始,反反复复,不急不燥。那从容执著的态度感染了我,让我不禁反省起自己来。
从一个非师范生一头扎进教师队伍中来,不管不顾,凭着一份热爱,奋斗了20年,干对了吗?教会了吗?管好了吗?
自2000年毕业后,我没有从事所学专业的相关工作,而是重拾幼时的梦想,选择做一名临时代课教师,领着150元的工资风风火火地站上了三尺讲台。
初登讲台,因粉笔字写不好被学生笑话,于是趁大家休息的时候苦练;作文不会教、不会批改被人讥笑,于是一个月内读了十几本有关作文教学的书;为了让课堂更加精彩与充实,每一节课我都提前找重点找难点;只要有机会就向老教师学习,自己逼着自己上公开课……就这样一点点地成长起来。
辗辗转转,经历了七所私立学校,直到2013年考上正式编制。
20年来,也曾生过病,但从未请过一天病假;也曾因公事耽误过给教学,但总是想办法把课补上;即使走上管理岗位,仍然是兼着做班主任、上语文课,从未耽误过学生和学校的事,许多工作都是带回家完成的;即使去年父亲病重,我也一边带他四处求医,一边随身带着电脑,将属于自己的工作都安排好。
每天像老黄牛一样耕耘在自己喜爱的教师岗位上,走到哪里都赢得了“拼命三娘”的称号。虽苦犹甜,也曾获得很多荣誉,但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多年的身体透支,40岁不到,就这病那病的。我问自己:这种以透支生命的方式来坚守教育的初心,对吗?
答案是否定的。我应该活出自己教育生命的长、宽、高,不该一味地埋头苦干,应该适时仰望星空,向书本学习,拜能者为师,好好规划自己余下20年的教育生涯,想一想到底怎样干才能把爱的事业干对。
已经到了大夫查房打针的时间,我踱回了病室。今天邻床特能聊天的大爷出院了,病房一下子寂静下来。人一旦耳根清净,心思便会清明许多,我拿起床头的《教了不等于学会了》一书,继续研读。
自市里推行“教、学、评一致性课堂”以来,全校教师积极参与,大胆尝试。上个月,学校还代表全区接受市里的验收。验收组对我们的课堂给予了肯定,但我总感觉,“教、学、评一致性”并没有真正地落地生根,一些老师仍然是“拼命”教,但学生还是没有学会。
借着全市新课程纲要编写大赛的“东风”,我和几个骨干教师反复研究,期待能编写出一份接地气的“纲要”。昨天向医生请假,瞒着家人一直研讨到晚上九点,许多想法在头脑中盘旋,只是还理不出头绪。
图片
再次读《教了不等于学会了》这本书,特别是其中的《学校活力的源泉:对分布式课程领导的认识与实践》让我茅塞顿开。
我想到了我们学校中层以上的管理者,都是从一线学科教学中的佼佼者中选拔的,近几年,行政事务、迎检事务太多,大家对专业教学都有所游离。是时候让骨干教师们成为课程的引领者,成长为能授人以渔的课程领导了!
再次对照书中的内容,反思我个人本学期的教学,所用的时间是本级部老师的三分之二,但因为努力追求、实践“教、学、评”的一致,在期末的测评中,自己的班级取得了级部中上等的成绩。这说明了“评”的重要性。
身为教师,不但要教,更要关注学生是否学会,学到什么程度,力争变教路为学路,真正让学生学了就会。
图片
读书方觉时间快,不知不觉,五个吊瓶已经滴完了,时间到了下午两点,书也读到了最后,思绪又转到学校管理工作中,顿觉脑门疼,因为管理工作总是理不清。
自去年以来,我主持我们校区的整体工作,49个教学班,2516名学生,128位教师。
由于要破解大班额,班级不断被重组,年轻教师大量涌入——平均年龄不到28岁,特别是一批公费师范生,最小的才20岁。他们年轻有活力,但缺少经验,虽然多次开展培训、结对等活动,但他们的融入比较慢,与学生、家长的融和没有做好,矛盾频出。
一个学期下来,我处理了无数起家校冲突,我把这些冲突叫作90后家长与90后教师的个性碰撞。为了让他们尽快融入,我们领导层面分包进入班级,手把手地带。值得欣慰的是,开学三个月后,他们都得到了家长的认可。
因为是初次主持学校管理工作,每天都处于惶惶不安的状态,悬在头上的第一把剑就是学生的安全问题,我常常在夜里惊醒,梦到哪个学生又在校园摔倒了家长来闹……
第二把剑,就是教学质量。中高考要质量,倒逼着小学教学的竞争压力倍增。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时时萦绕在心中……
因为分校的成立,去年各科室的主任都调了过去,导致我们的管理力量大大削弱,很多时候我都要手把手地教老师们怎么去做,甚至做好方案给他们,再加上个人还有教学任务,常常是焦头烂额,出现了管而不理的现象。
我认为问题出在自己身上:一是总觉得新人缺经验,不敢放手,做事太着急,没给他们提供成长的时间和空间;二是在心理上过度放大了各类问题,比如课间安全、课堂管理等,没给他们创造培养独立处理问题能力的机会。
记得通用公司董事长说过这样一段话:在你成为领导者之前,成功的全部就是自我成长;当人成为领导者,成功的全部就变成帮助他人成长。新的学年里,我的职责就是让这些年轻而富有创造力的新生力量尽快成长。
夜已深,望窗外万家灯火,不禁想到罗杰斯在《论人的成长》一书中的一句话:“生命的过程就是做自己,成为自己的过程。”经过一周的治疗,身体渐渐好转,心灵也因为饮服了一剂自省的良药而渐渐通透清朗。
余生不长,未来可期。我将常饮自省的良药,喜乐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