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英瑞,平顶山,焦点18期,持续分享998天(20180623,周六) 今天是许久以来最清闲的一个周六,无需外出,没有特殊事,可以自由安排。儿自己复习功课,我无需陪读,该干嘛干嘛。儿喊一声妈,有人答应;儿学累了,走出来,有人陪聊,仅此而已。 前天那场约练里,因为Z老师期待的角色是咨询师,我就做了观察员。讨论环节,Z老师说:“田老师,您的观察员可以做到让人这么舒服,您是怎么做到的?您今天给到了我做观察员的新思路,明天您有时间吗?我想约一场,我要做观察员,看您怎么做咨询。” 哈哈,谢谢Z老师的赋能,我也不知道我是怎么做到的,就是比较懒呗,不做笔记,只听,然后把感受分享出来。不管怎样,我的反馈让两位老师听了很舒服,并有所收获,这就是我想要的。但是我真不确定昨天会不会有时间约练,就答应Z老师昨天中午给她消息。昨天中午12点多,确定下午没特殊事,就发出了邀约,Z老师及时应邀,说非常开心,正准备再问问我是否有时间呢,同时应邀的还有一位D老师。睡了个舒服的午觉,下午3点,我们三个准时开始。D老师做了来访者,抛出了一个困扰已久的问题,用她自己的话说,也没想着能不能解决,不行了就放弃,既然要做来访者,就拿出来说说。我听出了她的无奈,不抱希望,同时也听出了她心里不舍与留恋的部分,还是有期待的。前半小时,我只听,偶尔做出“嗯啊”的回应。待她的倾诉告一段落,我心里比较清晰了,心想,顺势引导吧,如果引导不出来,到最后就破戒,给点建议也无妨。于是,无论她有什么样的回应,我的耐心和信心都在,50多分钟后,虽有笑声,但心里无松动,继续陪伴。1小时10分钟,坚冰融化,几分钟后,柳暗花明! D老师那个开心啊,她说:“我完全没想到今天能有这样一个结果,太感谢能遇到田老师您了!我今天真幸运!”我当然也很开心。不过,我还关心的是有着较高期待的Z老师怎么看,Z老师反馈:“田老师,我感觉您的咨询风格和杨凤池老师很像,我昨天才读完它的《焦点咨询对话录》,我猜想您也是读过的吧?”(很惭愧,我还真没读过,得到Z老师这个盛赞,纯属巧合,非常荣幸,准备买来读!)Z老师继续反馈:“我感觉田老师咨询时无一句多余的话,总在不动声色赋能,没一句我们听惯了的空话,每一句都很重要,都很实在,都是田老师自己的语言。我作为观察员,前50分钟,感觉来访者如此有个性,我听得很累,田老师应该也很累,要是我,会有想放弃的念头,但是田老师没有,继续稳稳地引导,来访者终于开窍了。因为我有相似的问题,我是闭着眼睛在听的,一边做观察员,一边把自己当成一个不用发声的来访者,在感受,在思考,今天我的收获很大!” 听Z老师这么说,知道至少没让她失望,我很开心。勤学好问的Z老师发表了很多感想,多次问我:“田老师,您是怎么做到的?” 我一一给予了回答。我们用了一个半小时咨询,半小时讨论,感恩遇到这么富有挑战性的案例,感恩和两位老师的相遇!(中八约练第21次)
附:观察员赵老师的分享片段: “云手”,这是本次约练的主题,这是我今天写分享时想到的最佳用词。作为观察员我感觉到累,有个性的来访者观点明朗,问话简洁、条理明晰的咨询师稳扎稳打。50分钟过去了,来访者依然我行我素,一再求答案;咨询师引导来访者角色扮演后明确了方向。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尽管我不是来访者,因为我的某些言行跟来访者相像,干脆我就把自己置身到她的角色中,使自己跟随约练成长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