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背景:
本周我们进入了新主题《超级学城》,为了引导幼儿更加直观的观察、了解“学城”的整体布局以及了解周围人们生活的场景和环境,我们带领着孩子们进行远足逛学城的活动。活动前我们利用活动区讲评时间和孩子们一起分享讨论着自己的小问号。
佑佑:我想看看青岛中学的窗户都是什么形状的?
如意:我想知道实验学校和青岛中学离得多么远?
甜甜:我想知道学城周围的海棠果树都开花了吗?
欢欢:我想知道从幼儿园多久可以走到青岛中学?
......
于是孩子们带着自己的小问号和制定的“我的逛学城计划”便出发进行了第一次的逛学城之旅,一路上大家边走边看恨不得将一切都牢牢的印到自己的小脑袋里。孩子们迫不及待的要将自己的收获同伴进行分享与表征。大家都在夸赞学城可真大可真漂亮呀!在回班级的楼梯上孩子们被一张地图吸引了。
欢欢:这上面画的是咱们幼儿园,你们看这是泥学院。
如意:对对这是我们的大门,这是大船。
甜甜:这副画好漂亮呀!一看就知道咱们幼儿园里面有什么?连咱们幼儿园的路都在上面。
欢欢:那我们是不是可以把我们今天去看的学城也画在这么大的画纸上,这样别人就都知道我们的学城了。
乐乐:我知道这是一张咱们幼儿园的地图,要不然我们画一张咱们学城的地图吧。
乐乐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广泛认可,于是一场“绘制我们的学城地图”活动便拉开了帷幕。
一、地图知多少?
地图?地图是什么?地图是不是就是将所有的建筑都画上就叫地图了?......孩子们虽然认识了幼儿园的地图,但对于地图的组成、类型、作品等却了解甚少。 伴随幼儿对“地图”的兴趣高涨,我们开启了一次亲子调查活动,其实地图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很常见的,孩子们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翻找自己的之前外出游玩看过的地图,周末时间也探寻到了很多出现在不同地方的地图、不同种类的地图。一个周末过去了,在返园的第一天,孩子们就忍不住开始分享起自己的“找地图”成果。
乐乐:这是我去动物园时候的地图,有了它我们去动物园的时候就能找到每一种动物的场馆怎样走了。
欢欢:这是我去欢乐大峡谷的地图,上面还标注着方向我们可以跟着地图去玩。
庄妍:这是览秀城的地图,我们可以跟着地图找到好吃的、好玩的地方。我们还跟着地图找到了看电影的地方呢!
......
有了孩子们的调查结果之外我们还利用活动区讲评时间查到了中国地图、青岛地图、高新区地图以及《我会看地图》绘本中关于地图的讲述结合幼儿园地图。孩子们了解到了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标记。
教师分析:
《指南》中指出:“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的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孩子们对于地图的探究是自发的、兴趣是非常浓厚的,追随这一兴趣点开启一场关于地图的探究之旅显得自然而有价值。为了给予幼儿更多的直观且深刻的经验,我引导幼儿就“地图知多少”进行调查与分享,在这个过程中我充当了一名信息整合者。孩子们在调查分享中获得了地图的作用、地图的组成、地图的类型等方面的认知经验。相信这绝对比我直接将答案抛给他们要更加有意义。
二、绘制学城地图1.0版
有了关于学城的初步认知经验,佑佑和如意便迫不及待的来到活动区绘制“学城地图”。虽然幼儿第一次逛学城时由于时间的问题孩子只逛了学城东面的路线,但是结合我们带回来的图片及前期孩子们绘制的信息报能够确定学城的主要组成建筑——幼儿园、青岛中学、实验学校。
(一)遇到了问题——无法确定地图上的方向。
貌似“胸有成竹”的两个小家伙动笔便开始画了起来,可是画着画着便发现了问题。学城地图上到底应该先画咱们幼儿园还是青岛中学还是实验学校呢?
佑佑:我觉得应该先画幼儿园,因为幼儿园在最边上还有幼儿园最小我们应该从最小的开始画。
如意:可是实验学校也在最边上。
看到他们两个迟迟无法下笔的样子,我决定去给他们一点提示。于是我们带着孩子们从学城文创博物馆找到了一张清华大学的地图开始探究地图上建筑的位置与方向。最后孩子们发现地图上是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又东的方向来进行绘制的。为了更好的拓展幼儿对幼儿园不同方位的视角体验,我们带着孩子们前往了二楼平台,在安全的环境下,体验俯视视角下去确定学城的具体位置。孩子们都纷纷表示“哇,原来从高处看学城是长这样的呀”
佑佑:我知道了,也就是最北边的建筑要画在最上面,最南边的建筑要画在最下面。
如意:最西边的建筑要画在最左边,最东边的建筑要画在最右边。
两个人仿佛发现的新大陆一般开心,在确定了幼儿在最北边,青岛中学在中间,实验学校在最南边及在地图上相应的位置之后,便动笔开始了绘画。
教师分析:从萌发制作学城地图的想法开始,孩子们的观察角度和兴趣点是不同的,他们的想法也都不一样。直接感知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我把时间留给他们,让他们自己去发现、探索,获得更好的体验。 绘制过程中,当出现了“无法确定三所学校的位置”问题是,我及时的发现幼儿遇到的问题,并作为孩子们的支持者,隐性投放了更多的材料(各种各样的地图)并带领着幼儿前往二楼平台实际观看确认,从而引导幼儿自主解决三所学校在地图上的位置问题,从而避免了无法下笔的尴尬局面。
(二)再次遇见问题——“画大了”
在确定了三所学校的位置之后佑佑和如意便迫不及待的开始了地图的绘制。佑佑先在画纸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幼儿园。可是画着画着便发现剩下的纸就只能画下一个小小的青岛中学,但是明显青岛中学要比幼儿园大很多。再重新找一张纸画吧!如意说,可是再画一张的画如果再画错了那是不是太浪费纸了。随着两个小朋友的叹息声,活动区时间结束了。在活动区讲评时间,佑佑把自己遇到的问题提了出来寻求小朋友们的帮助,于是大家便开始了一场关于“如何将建筑按照合适的大小画到纸上”头脑风暴,过程中我负责记录他们的想法。
喜喜:可以画的时候仔细一点,确定好大小之后再画就不会画错了。
乐乐:对要不然这样每次换一张大纸就太浪费了。
欢欢:我觉得可以先在小一点的纸上,画好了之后再画到大纸上这样就不会浪费了。
欢欢的这个提议的到了大家的同意,于是有更多的幼儿参与到了地图的绘制活动中。
教师分析:看来画地图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如何能把所有建筑按合适的大小画到一张纸上,成为了孩子们新一轮的话题。为了将孩子们的想法都能记录下来,我们选择了一边讨论一边表征的方式,将孩子们的“头脑风暴”都记录下来,一方面丰富幼儿的表征形式,一方面让幼儿的经验可视化。经过讨论孩子们有了自己的方案,并开始积极验证方案的可行性。
(三)画整为零——小组合作。
头脑风暴之后有了更多的幼儿主动参与到了地图绘制小组当中,大家绘画之前首先开始了分工。
佑佑:我来画幼儿园。
如意:我来画青岛中学。
欢欢:我来画实验学校。
佳佳:那我画链接它们的路。
甜甜:我画前面的大草坪。
......
很快“地图绘制小分队”正式开始了他们的地图绘制活动,他们分工明确,过程不断的进行探讨与商量。不断的进行调整,而不是只是自顾自的埋头苦干。经过一段时间的用心绘制,每个人负责的部分都已完成。他们迫不及待的将地图的各个部分进行了组合,初步实现了“画零为整”于是学城地图的1.0版也应然而生了。孩子们看着经过自己努力绘制出来的1.0版地图,开心极了。
教师分析:孩子的空间思维发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在面对如此大的学城时,他们的脑海里是无法立刻形成对幼儿园一个整体的呈现。于是,大家决定将幼儿园化整为零,孩子们在每一块区域中去构建它的全景、方位和布局。这个过程他们所表现出的对于问题的探究兴趣、同伴间的相互讨论合作、不断的试误的精神是我喜闻乐见的。同时在活动中,幼儿与自己、同伴、教师、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从而在“地图绘制”项目中表现得越来越自信。也为接下来绘制2.0版本的学城积累了认知经验的同时,产生了更加浓厚的探究兴趣。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