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的视频火了。主人公饱受苦难的一生,却依然保持着向上的心态。给很多人带来启发。但如果说靠一本书,一段视频治好了精神焦虑,这需要多高的悟性呀。可能看完的一瞬间,会有效果。过几天又会回到原来的状态。
埃克哈特.托利说:我们必须理解我们是如何变成痛苦的创造者,是我们的大脑,而不是其他人或者我们生活于其中的这个世界引发了我们的问题。是我们的大脑在思考我们的过去,担忧我们的未来。
像焦虑、紧张、不安,压力,烦恼所有形式的恐惧都来自过于关注未来而对当下关注不够所引起的;愧疚,后悔,悲伤,悔恨,痛苦以及所有的形式的不宽恕都是由于过去关注过去而很少关注挡在时刻引起的。
大脑分为意识和潜意识,如果没有养成对当下觉知的习惯,没有养成思考自己思考的习惯,那么这些恐惧和痛苦的感受都是无意识的,就是说。它们的出现你没有觉知到。
它们不是你想让它们离开就会离开,也不是你不想让它们来,它们就不来。从出生的那一刻,所有的经历都会留下痕迹,大脑没有记忆,但是身体不会忘记。
对于0到3岁和母亲分离两个周以上的孩子,终生会陷入安全感不足的状态,这是缺少爱的投射。如果想要在未来把爱填满,需要付出勇气和毅力。而且没有第二条路可以选择,你不经历自律的苦,就要经历情绪的苦。
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容易形成自卑情结,情绪敏感脆弱,抗挫折能力比较差。性格的本身会让自己陷入痛苦的当中。
别人无意识的言行,在不知不觉中让自己受到伤害。这并不是环境,对象的问题,而是思考的问题。而这样的思考在溺爱中被种在了潜意识里。逐渐认同了这种思考。你越是认同这样的思维模式,越是痛苦。唯一解决的方式,要从过去和未来的思维中出离,接受当下。
接受当下就有了臣服,臣服,就是老子的无为,就是释迦牟尼的“空性”。当你对倾听的声音不做任何评判,当你对看到的事物没有抗拒之心,只是停留在听和看中,没有过去和未来的思维,那么就有了对当下的临在。
迈克.辛格说:没有要做的决定,有的是你和你面前的事的交互。认为我要去做决定,是因为我有各种牵挂、欲望和恐惧。唯一能帮我们的,是放下、释怀。如果你能放下自己的这些欲望和恐惧,那就没有什么决定需要做,剩下的只是生活本身。
纳瓦尔说:开悟是思考的间隙;佛祖说开悟是受苦的终结。我说:思考的间隙留下的空白,让你进入了当下的状态,不留恋过去,不期待未来。爱在当下诞生,苦消失了,你开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