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构式的互动互塑中学思践悟
——“构式语法导论”课程学习总结
2023年秋季学期,由SCH老师教授讲授的“构式语法导论”课程,围绕构式语法这一主线,以六字真言和隐喻性关联为指导,以精致还原主义的方法论原则,结合九讲具体课程并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对构式语法进行了深入阐释,内容上增加学界和该团队新的研究成果和内容,形式上进行创新,首次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以课程内容为大纲,结合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论文讲解研究思路和方法,将教学与研究前沿、学生论文写作相结合,让学生在构式语法的学习中感受构式的运作,也在六字真言和隐喻性关联的启发下,更好地完成博士阶段的学习和生活。
一 课程内容提要
本学期的课程安排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讲解思路,具体内容如下:分别从构式语法研究的前奏、何为构式和构式语法、构式及其系统、实体构式、半图式构式、图式构式、修辞构式、构式网络进行讲解。也就是说前三讲为概览、总述性质的讲解,旨在让学生对构式语法的整体面貌理解。第四讲至第六讲具体讲解了构式系统中的实体构式、半图式构式、图式构式的内涵、类型、特征,并总结了描写的基本原则和框架;第七讲讲解了修辞构式的内涵及特征、修辞构式与语法构式的联系、修辞构式的类型,提出修辞构式不一定完全来源于语法构式;第八讲分析构式网络的内涵、构式网络的联结类型、构式网络的演变、构式网络中的构式概括、构式网络中构式及其联结的特征分析策略,将构式网络构建为一个多重互动,互动互塑的动态适应的复杂系统;第九讲分析了构式的能产性,包括构式能产性的内涵、类型、机制,构式压制与构式的能产性、语言不同部门对构式能产性的制约性,构式网络对构式能产的限制性;第十讲主要分析了构式的用法和演变的依据、机制、机制发挥作用的阶段等。
二 学习心得体会
如果以构式观来看待本学期的学习,那么作为课程有机组成部分的教师、学生、知识本身、师生互动关系、学习形式都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构式语法的学习,接下来主要从构式语法、教师、学生自身来谈谈个人体会。
(一)教学内容的不断求新。新之一,内容更新,老师每次开课都会重新备课,我也确实看到了学习内容的不断更新,比如本学期课程中呈现的构式网络相比之前构建的“一路向上”的构式网络,也逐渐开始关注到构建图式化层级时分小类的情况等,构式网络相比之前课程中呈现的也更加复杂和精细。及时融入最新的研究进展,如马文津、刘文秀、邱莹等(2023)提出的构式形式和意义的描写框架,切实感受到了构式的可操作性。新之二,形式的更新,本学期更是首次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体现了知识的共享和老师的大家风范。
(二)教学思想的授之以渔。在教学中,施老师主要是讲思路,采取点拨式教学,施老师十分注重结合具体论文讲解,结合论文构思、写作、阅读等加以深化,有效解决了我们研究生对体系构建、逻辑关联思考不深入、细节把握不精准的问题,这点对于我个人而言帮助很大,单篇论文在阅读的时候可能并没有完全读懂,一些细节可能会有所忽视,还以马文津,刘文秀、邱莹等(2023)论文为例,自己阅读的时候并未注意到对“把、比、被”字句如何归类的问题,通过老师在课中的讲解才明白以上三个都是高度语法化后起到标记论元角色作用,因此仍然处理为图式构式,文中处理时在下面加了个点,以此兼顾了句法和词法的不割裂。结合论文的讲解,施老师作为研究者“现身说法”,讲解的过程常常结合博士选题的一些方法,授之以渔,直击研究生迷茫之处和薄弱之处,在听课的过程中常常会有灵光乍现和触动人心的时刻。
(三)教学中的“润物无声”。我想跟随式学习不只止于学识,还有老师的人品和为人处世哲学。从硕士阶段起多次聆听老师的课程,到毕业两年后重新回校,感受最深的一点是施老师对学术和生活的热情,并且常怀一颗感恩之心。从老师的求学经历到研究经历,我想唯有热爱才能坚持,从老师的成果之多、笔耕不辍,到每学年的定期开课并能以构式为抓手,为学生传构式之道,解人生之惑,点点滴滴都让我感受到了老师的巨大热情和鲜活的生命力。每节课前都会与学生分享近期的所学、所闻、所感,以此切入课程内容,每学期都会和两极化的学生进行谈话,让我敬佩之余更多的是感谢,若干年后,这些会成为诸多北语学子的一代记忆。此外,施老师对于求学路上所遇良师的感恩之情都让我十分动容,感受到了教育中所说的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正是作为老师的这份热情,对待学术、生活、师生的这份真挚的感情才让构式语法更加鲜活。
三 一些建议
结合所学所思,对于课程的进一步优化我有如下建议:
(一)体现汉语教学中的运用。作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十分期待它能更多地运用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目前课堂上关于教学的运用没有开展专题研究,这是我个人比较期待老师在课堂上补充进去的部分。
(二)预留师生、生生互动的时间。结合其他课程的学习,体会较深的一点是即使大家围绕一篇文章精读,理解的结果也常常会有所不同,当然也会出现相同的疑惑点。有时疑惑也会愈辩愈明,学生会从讨论中激发新的灵感,因此希望可以增加一些讨论交流的环节,需要学生在预习课程材料的时候进一步思考。
(三)增加对学生的论文习作点评环节。学习期间,同侪之间的借鉴、相互学习对于学生在学术上的成长也很重要,课程可以通过习作点评,一方面了解学生对构式语法研究的认识上的共性问题,一方面也可以让学术之间知晓差距,交流分享,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