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班后,我很想吃炸鸡汉堡可乐,但因为最近在减肥,于是我就在点与不点之间陷入纠结。
数次点开外卖APP,浏览想要吃的套餐,脑海里想象到自己已经吃到汉堡,喝到可乐的那种快乐了……但进行到支付的那一步,又关闭了,这个动作重复了两三次。
我试着唤醒自己的理智,对自己说:最近要出去玩了,瘦一点能拍一些好看的照片留作纪念。
但是另一个我说:可是吃汉堡、喝可乐会很快乐呀。
我继续劝说自己:瘦到健康的体重,对身体会更好。
另一个我说:就再吃一次,明天再继续减肥吧,吃饱才有力气减肥呀,而且你不想要快乐吗……
时间一点点过去,我越来越焦虑,因为要是点外卖,越晚下单,越晚吃到,就越容易发胖。
于是,我陷入了决策两难的境地,也是心理学上的“布里丹毛驴效应”。
这是一个很著名的思想实验,把一头饥饿的驴放在两堆等量的干草之间,距离相等,驴无法决定该吃哪一堆,最终饿死。
人之所以会陷入选择两难境地的原因之一,是认知偏差,害怕损失某一个选择的带来的潜在好处,而不是积极寻求最优解。
我发现自己在很多事情上,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网上购物的时候,看到有很多的选择,我就会陷入纠结,最后无法做出决策,本来计划要买的东西,迟迟没有办法下单。
在决定要不要付费学习一门课程的时候,也容易陷入两难的境地。
想要购买的理由,觉得购买了课程,可以解决自己的问题;不买的理由,自身的学习时间无法很好地调配。
在自己忙了一天之后,没什么时间写作的时候,我也会在写,还是不写之间拉扯。写吧,因为很想要培养起自己写作的能力;不写,没有什么时间可以休息,都忙了一天,累坏了,玩玩手机,放松一下得了。
但每一次不想写作,我都坚定地选择了继续写下去。
一是因为我知道写作这件事情,对我来说很重要,写作在我的生活中有着优先的地位。
二是那几天都是在晚上10点多或11点这样,再不写就没有办法做到当天写文,当天发布了,这跟我承诺的日更不相符。
最后,每一次我都准时完成了自己定下的写作任务。
从写作这件事,不难分析出,想要解决决策两难的困境有两个方法,一是设定优先级目标,提高写作能力是我的优先目标,所以我选择在不想写的时候坚持写。
二是限定决策的期限,让我避免长时间在两个决策陷入犹豫,如日更写作,需要在当天完成写作。
因为之前的经历,以及了解过这方面的信息,所以我今晚也按照之前的做法来决定点不点外卖。
首先,我清楚减肥是我的优先目标,所以我就去看书,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刚开始看的是《红楼梦》,看文言文版本看不到两句,就看不下去了,脑子里还是想着吃汉堡喝可乐的快乐。
好在最后我发现了一本讲心理学减肥法的书籍,我马上来了兴趣,开始翻开起来,接收到颠覆我对减肥认知的信息。
通过这件事,也让我意识到,在极度渴望做一件事情,但不能做的时候,找到另外一件能让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是很好的转移注意力的方法。
其次,等我看了几页之后,那种渴望汉堡可乐的感觉就消失了,而且也已经过了比较适合吃东西的时间。
因为我太晚吃东西,吃太饱就会容易睡不着,加上想要减肥,所以就更不可能去点外卖了。
当然我最后还是吃了点东西的,吃了一些蓝莓,因为今天中午吃得比较多,我并没有感觉到饿,索性就不做饭了。
总结:在陷入决策两难的境地,先分清楚自己目标的优先级;另外也可以给自己做决策设定时间限制,让自己可以更快做出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