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数学|《9加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9加几》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初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和概括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3.经历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体验“凑十法”的思维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4.体会算法多样化,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难点:理解“凑十法”的算理,能够把“凑十”的过程在头脑中表象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每人准备20根小棒(或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1. “10加几”对口令”的游戏,看看谁反应最快!

10 + 2 = ? 10 + 5 = ? 10 + 7 = ? 10 + 3 = ?

学生快速回答。引导学生说出:10加几就等于十几。

2.情境导入

(二) 探究新知

1. 动手操作,探讨算法:

用小棒来代替饮料,摆一摆,想一想,看看你能想出几种方法来算出结果。

  · 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2. 汇报交流,算法多样化:

3. 聚焦“凑十法”,理解算理:

生展示:先从右边的4根小棒中拿出1根,放到左边的9根里,凑成10根,捆成一捆。10根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是13根。

教师课件同步演示:动态展示“凑十”的过程。

板书讲解:

    见9想1,把4分成1和3。

    · 9 + 1 = 10

    · 10 + 3 = 13

    · 所以,9 + 4 = 13

  · 带领学生看板书说过程:我们先把4分成1和3,然后用9和1凑成10,最后10再加3等于13。

  · 同桌互相说一说“凑十”的过程。

(三) 即时练习,巩固方法

1. 圈一圈,算一算:

完成课本P89“做一做”第1题。

2. 摆一摆,算一算:

  · 教师出示:9 + 5 = ? 9 + 7 = ?

  · 学生先用小棒摆一摆,再指名说出“凑十”的计算过程。

3. 发现规律,寻找联系:

  · 师:请大家观察这些算式:9+2=11, 9+3=12, 9+4=13, 9+5=14...

  ·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 引导学生发现:得数个位上的数总是比加上的数少1。

(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加深对“凑十法”的理解。发现规律有助于学生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并更深层次地理解算理。)

(四) 联系生活,应用拓展

1. 解决问题:

踢毽子的有9人,跳绳的有6人,一共有多少人?

2. 游戏:小蚂蚁回家(卡片或课件游戏)

  · 设计几座小房子,上面写着11, 12, 13, 14...,学生手持“9+几”的卡片,帮助小蚂蚁找到正确的家。

(五)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 课堂小结:

  ·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9加几)

  · 你最喜欢哪种计算方法?(凑十法)

  · 谁能再说一说“9+6”用凑十法怎么算?

2. 布置作业:

  · 基础题:课本P90练习二十第1、2题。(看图列式计算和直接写得数)

  · 拓展题:和家人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9加几”来解决。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