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在网坛网研社,我幸运与南阳的于德明老师相遇,和于老师一起携手同行,踏上了专业成长的美好旅程!
于老师擅长的专业方向是文本解读和整本书阅读,这正是我迫切想要努力前行的方向,为了提升自身素养,提高对文本的解读能力,于老师向我推荐了孙绍振 的《名作细读》这本书,这是一本针对微观分析个案研究的专门解读文本的书籍,所分析的大都是文学作品。全书共七章,从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方面,细致入微地对上百篇文本分析解读,我用一个多月的时间,细读每一章、每一篇,划重点、写批注,让我这位对文本解读一无所知的新手小白,心里开始积累了一些文本解读的知识,逐渐有了清晰明朗的思路。
首先,我明白了解读文本的目的,不但要体悟自然之美,而且要体悟诗情之美和形式之美,特别是在古代诗歌、现代散文的解读上。比如唐代诗人杜牧的《江南春》,这首七言绝句内容浅显易懂,但是要说出它的好处来,却是不容易的。想象、虚拟、假定是理解诗歌的关键,诗人用自己的自由想象,激发读者的想象,带动读者在阅读中把自己的感情和经验投入到文本的理解中,一起参与创造,这样,才能更好地感受到诗歌的诗情之美。
其次,不管是文学性文章还是议论性文章,我们在解读文本的时候,都不能缺少趣味,崇高的三种趣味:情趣、谐趣和智趣,情中有智、智中有情,情智交融。比如在解读《居里夫人和一克镭》时,本文的主旨是表现居里夫人的彻底无私,主人夸张的热情和客人默默的忍受,正是全文的趣味所在。美国人越是热情奔放,对方越是难受,居里夫人依然如故,不通人情世故,甚至有点呆气,突出她的可爱。
童心童趣是中学文本分析的核心,有的散文、童话文体特点,就是体现这一特点。比如鲁迅的作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解读,就要抓住关键词语“乐园”,分析文本里鲁迅笔下的百草园,虽然只有一些野草,但却是作者儿时的乐园,因为正透露出孩子的童心。三味书屋枯燥无味、老师的水平不高,但孩子们依旧可以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手指上玩,感受生活的乐趣。我们阅读经典文本的主要目的,并不在于文字,不在于记忆佳句,而在于心灵的熏陶,在于拓展我们的情趣。
阅读《名作细读》这本书,让我感悟到孙绍振老师的阅读理念和解读思路,为我今后如何对文本解读,有了明确的方向,不知不觉提升了文本解读的能力。
感谢于老师引领我踏上专业成长的路上,我们一起学习解读文本的技巧,为今后更好地专研教材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