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减负,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重要环节、是激发基层活力的关键举措。它既似一场“及时雨”,滋润着基层这广袤的土地;又似一把“利刃”,斩断束缚基层发展的繁文缛节。在推进基层减负的进程中,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全面压实责任、建立长效机制,为基层减负工作筑牢坚实根基。
一、提高政治站位,把稳思想之“舵”,筑牢减负之“基”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政治站位的高低决定着基层减负工作的成效。基层减负绝非简单的减少文件会议,而是涉及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刻变革。只有站在政治的高度,深刻认识基层减负的重要性,才能真正将减负工作落到实处。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来看,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基层的战斗堡垒,基层干部是联系党和群众的桥梁纽带。过重的负担会削弱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影响基层干部服务群众的质量和效率。减轻基层负担,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服务群众,有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提高工作实效。在推动政策落实层面,过多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会让政策的执行效果大打折扣。提高政治站位,就是要确保基层能够轻装上阵,精准高效地落实好中央的决策部署,使政策红利真正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二、全面压实责任,勇挑担当之“担”,扬起减负之“帆”
基层减负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和层级,全面压实责任是关键。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犹如船长掌控航向一般,统筹协调各方力量,确保减负工作有序推进。要率先垂范,从自身做起,减少不必要的检查考核、文件会议和过度留痕要求,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同时,要加强对基层减负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将减负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内容,确保基层减负工作落到实处。在减负过程中,要注重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因减负而导致工作延误或质量下降。
三、建立长效机制,织密制度之“网”,锚定减负之“向”
基层减负不能一阵风,必须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减负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制度如同一把标尺,为基层减负工作提供明确的规范和标准。一方面,要完善规章制度,对基层的职责权限、工作程序、考核评价等作出明确规定,从源头上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滋生的土壤。另一方面,要加强监督检查机制建设,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体系。对发现的违规增加基层负担的行为,要及时发现、从严处理。同时,要建立健全基层干部激励保障机制,对在减负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干部给予表彰奖励,激发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基层减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关系到基层的稳定与发展,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通过提高政治站位、全面压实责任、建立长效机制,犹如为基层减负工作打造了一艘坚固的航船,在思想之“舵”的引领下,在担当之“帆”的助力下,沿着制度之“网”确定的方向破浪前行,必将为基层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让基层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与活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