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是“假”的,感受是真的

筑基清盘6期-刘老师咨询展示收获

中原焦点团队网络初中级30期代艳坚持分享1211天 2025-09-09

之前见识过咨询师的稳和定,但是这次的咨询展示还是再次打破了对稳和定的概念.五十分钟的一场咨询前面30分钟不说话,而从31左右开始仍然能把一场咨询做到话题,主题,目标,咨源,行动一小步.真正的头大身子小.让我思考到底哪里头是重头戏,还是身是重头戏,思考了一下,得出如下的结论:头是当事人的重头戏,身是咨询师共创的重头戏,各有各的精彩.

个人成长收获: 昨天听了回放,做了记录,没有时间写分享,也等于做了一个晚上的沉淀,没有想到的是听别人的故事,悟自已的人生.在咨询结束讨论时,我又一次逃了,就是没有讨论完我就离开了,当时不知道什么原因就是熬不下去了。一来二来,(此处省略),直到今天早上突然发现,当事人帮我看到了自已的一个很深层次的模式。当我觉得他人从我这里拿走了一些属于我的东西的时候(自已在那个当下愿意给的),然后又不理自已了,甚至做一些我个人认为不那么在理的事情,但是这个人又一直在自已的视线中,一旦我受不了了,然后我就会主动选择逃或者离开,因为自我觉得不亏欠他人,只要我在不伤害他人的同时,我怎么样都是可以的.同时我却忽略掉了,其实这里面还有宝藏没有拿完。就是如果我能把受不了熬过去,撑过去,那可能我会不同。今天这个议题破解了,我认为的那些属于自已的东西真的是自已的吗?并不是的,最开始并不属于我,后来更不会属于我,就像金钱,财富,地位,名,利,父母,孩子,甚至连我们自已其实也不完全属于我们自已。而他们属于我们的时刻只不过我们在一起的时候,金钱财富从一个人的手转到我们手上,再从我们手上转到另一个人手上,名利从一个人的手转到我们手上,再从我们手上转到另一个人手上……在转来转去的过程中,留下来的只有体验和和感觉.

我们每个人都要做宽恕的课题,也都在做宽恕的课题,但是这个课题做的是否透彻,透彻的程度有多少?可能相对而言,宽恕父母会比较简单一些,或者有些人会怀疑你说宽恕父母是不是大逆道,父母不宽恕你这么说就烧高香了,但是如果我们不明白一个孩子的愤怒,恨,怨,委屈最初是来自于自已的父母的。那可能老师将成为架起我们和“父母”和解,和自已和解的一道桥梁。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老师是孩子的第二任老师;或者说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师”,而学校老师则是孩子求学路上的“第一任老师”。而再引申一下的话,老师可以泛化到教练,导师,讲师,咨询师,甚至是朋友和生活中的挫折。宽恕的其实不是他人,而是他人在我们心中留下的那片阴影,我们人格层次并不完美的部分.而一旦我们宽恕一个人,一件事情,然后我们的心就会空出一块地,而填满这块地的可能是更多的理解,更多的信任,更多的接纳,更多的欣赏。周六的咨询展示让心会空出一块地,而周一的高级班的课程内容刚好填满这一块地。想起陪孩子遇见美好自已后记里面黄锦敦老师的那句话:投入一件不容易的事(宽恕人事物是不是也算得上一件不容易的事呢?),有挫折,有苦恼,还要承担诸多压力,如些还愿意一年又一年在这里,别因无他,即是在这里我们可以与许多心灵交会,并因此感到鲜活的生命正在当下流动着。

专业收获:今天不想说焦点了,也不想说叙事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谈谈自已的收获,换点别的味道。整场咨询像一场舞台剧一样。咨询师,当事人都在自已的位置上,都在自已的角色上,前30分钟是当事人的一个人的舞台,从咨询专业角度来说,咨询本来就是当事人的舞台,而舞台剧是当事人用舞蹈,戏剧的形式把一个剧本演出来,让大家从中有所收获和启发,而咨询是让当事人用嘴来说的故事,描述他的故事,故事怎么说,人就怎么活。那些还没有说出来的,还没有讲出来的,还没有描绘或形成画面的可能会通过另外的途径出来,或许已经在心理上完成了,在心理上完成了,就结了。

我们生活中有多少类似的情境反复的发生,和孩子之间的,和爱人之间的,和朋友之间的,和领导之间的等等,看似发生在不同的地方,看似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可是怎么让我们知道呢?说出来,讲出来,演出来,可能就知道了,意识到了,一旦意识到了就是改变的开始。而咨询师的总结,反馈,提问就是让当事人意识到可能之前没有意识到的,让当事人强化他已经意识到的,意识到自已做到的,怎么做到的,还可有能希望改变的,希望改变的已经实现了哪些,暂时没有实现的还需要通过做什么,努力什么来靠近或做到。

问了什么话不重要,看是什么人在问;回答了什么不重要,看当事人回答后留下了什么。借用昨天读书训练营的几句话来结束分享。例外时刻能发掘彼此相处快乐的经历,要看当事人是否正确地理解了咨询师的提问就要看他是如何作答的。当当事人对某个提问的回答无法提代咨询师所需要的信息或者当事人听错了,需要用相同的词语或更易理解的表达方式重述一次,对一条未能得到有效回答的问句,重复提问表明了咨询师对咨询过程是做了规划的。

理性的大脑,感性的心,发动机式的大脑 近乎静止的表情,深度思考,深度链接,深度看见,深度成长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