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感受原始欲望,接受原始恐惧
>> 当我们出生,原始欲望与恐惧就已存在。我们需要自我疗愈,学会知足,享受快乐。
>> 随着原始恐惧而来的,是原始欲望。即使我们长大成人,原始恐惧和原始欲望仍然存在。
恐惧和欲望来自同一源头。我们害怕死亡,欲望便由此而来,我们期盼有人能够帮助我们生存。每时每刻,我们都期待着这样的人来临,帮助我们,保护我们。我们感到无助,因为无法单靠自己个人生 存,我们需要另外一个人。深入观察欲望会发现,我们每一个欲望都是这个原始欲望的延续。由于我们还不懂辨识内在小孩的欲望,我们的欲望因此无法得到满足。我们希望发展新的关系、找到新的工作或者得到更多金钱,但当我们真的得到了这些东西,却并不享受这些东西。欲望总是一个接着一个,永不停止。
>> 佛陀讲过关于“知足”的修习,就是在此时此地获得觉知。我们已经拥有幸福快乐的条件,不需要得到更多。
>> 当我们回到当下,我们会看到自己已拥有所有快乐幸福的条件,我们也可能发现,自己所拥有的,已经超过让自己在当下感到快乐所需的条件了。
>> 如果我们有安全感,就可能不会再有更多的欲望。
>> 我们无法和银幕上的人交谈,无法邀请他们和我们一起喝茶,因为这只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并不真实,但它产生了真实的痛苦、真实的忧郁。
知道内在的小孩还在那里,沉溺于过去,这个很重要。我们必须拯救他。
>> 安稳地坐好,安住当下,我们应该与内在小孩讲话:“我亲爱的小兄弟,我亲爱的小姐妹,你该知道我们已经长大,现在我们可以保护和维护自己了。”
>> 每当我们的注意力进入令我们痛苦的地方,播放令我们痛苦的影片,我们会有方法来处理在内心升起的悲伤、恐惧及痛苦。钟声提醒我们停止思想和交谈,返回自己的一吸一呼。
>> 感谢痛苦,我们才能开始了解。没有理解与爱,我们无法得到一点幸福。痛苦能带来快乐,我们不该害怕痛苦,而是该握住痛苦,深深观看痛苦,温柔地握着它,从中学习。要知道,我们能从痛苦中学习。
>> 修习“五念”,疗愈恐惧的种子
佛陀说,每个人都有恐惧的种子,但大部分人压抑它,并将它锁在黑暗中。
为了帮助我们辨识、拥抱以及深观恐惧的种子,佛陀为我们提供了“五念”的修习方法。
1.本质上我会老,我无法避免年老。
2.本质上我会病,我无法避免疾病。
3.本质上我会死,我 无法避免死亡。
4.我所爱的人和物,在本质上会改变。我无法避免要和他们分离。我无法保留任何东西。我空手而来,空手而去。
5.我所造的业是我唯一的所有。我无法逃离我的行为(业)的后果。我的行为(业)是我站立之地。
>> 每一天我们都要这样修习,抽一点时间,跟随呼吸,沉思每一项练习。我们修习“五念”,让恐惧的种子能够流动。我们必须邀请它浮现,辨识它,拥抱它。如此,当它返回内心深处的时候,它就变小了。
当我们邀请恐惧的种子浮现时,最好已懂得看顾自己的愤怒。恐惧给予愤怒生命,当恐惧出现,我们失去了平静,就会赋予愤怒生长的土壤。恐惧来自无知。除了恐惧,缺乏理解也是愤怒的主要原因。
第四章 学习呼吸、行走、放下
>> 为了学会正念地呼吸、行走与生活,请放下执念,回到当下,享受自在人生。
>> 呼吸是引领我们返回身体、感觉和心灵的美妙媒介。
>> 呼吸是我们每天都在做的事情,但大多数人并不懂得正念呼吸,因而无法回到自己的身体和内心。
我们的修习是为了回到当下,回到此时此地
>> 我们也可以在行走、清洁以及进食的过程中保持正念。
>> 正念的能量包含了友情和关爱的元素,如果我们没有真正地存在过,我们就无法成为自己或者别人的朋友,除非慈悲在我们的心中生起。
>> 通过修习正念呼吸,我们成为自己的身体、情绪、思想以及认知的真正朋友。
>> 只有当我们与自己建立起真正的友情,我们才能在各方面得到转变。如果我们想与曾经伤害过自己的家庭成员或者朋友和解,我们首先要好好地照顾自己。如果我们不懂得聆听自己,又怎能聆听其他人?如果我们不懂得觉察自己的痛苦,就无法获得和谐的人际关系。
>> 当我们受到伤害时,我们会产生两种不同的思考模式。一种会令我们愤怒,想要报复;另一种则尝试安抚自己,接触慈悲与谅解,让 自己的心平静沉着。之后,我们就能够看到,伤害自己的人其实同样也在受苦,我们的愤怒也就随之消失了。
>> 如果身体不能静下来,还有很多强烈的情绪存在,我们的呼吸就不能平和。
>> 我们回到自己的身体之中,并与它和解。我们知道在身体之内发生的所有事情:做过的错事、经历过的冲突。我们会知道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并与身体重新和好。
>> 没有道路通往幸福,幸福的本身就是道路;没有道路通往开悟,开悟的本身就是道路。
>> 佛陀给予我们忠告,处理痛苦的感受之前,我们需要孕育喜悦与幸福的感受以滋养自己。
>> 放下,享受自在
我们如何能够得到足够的喜悦与幸福以处理我们的痛苦?释放、放下是第一件要做的事。喜悦来自放下,来自没有牵挂。
>> 放下心中的执着
>> 喜悦与幸福的第一个来源是放下。但仅仅放下还不够,我们只能获得短暂以及表面的快乐。正念是快乐幸福的第二个来源。
>> 如果我们能够回到吸气与呼气的修习上来,深入修习呼吸的方法,就能引领自己从过去、未来以及各种计划中解脱,让身心合一,回到当下。正念帮助我们见证当下的存在,深深地享受日出的美景。
>> 刷牙、煮早餐、走向禅堂的途中,每一件事情、每一个脚步以及每一个呼吸都应带给我们快乐与幸福。生命已经充满痛苦,无需制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