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的周一都是我的陪娃日+周记时光,从这周开始,变成了开会时光。
早上从温州赶到瑞安,晚上再从瑞安回到温州,现在已经是晚上十点多,离到家还有1个多小时,趁这个时间在车上完成周记。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加班已经成为了常态,每个月总有几天需要熬夜,从当上PD起,就再也没有一天是按时下班和回家。觉得这样的工作状态,还是和自己的工作效率和时间规划有关,所以开始对自己进行时间区块的计划和管理。
刚开始按照时间区块的规划来做事的时候,其实有些焦虑,因为总有一种被时间追赶着的感觉,所以总会忍不住去看时间,万一时间超过了预定时间就很心急。
后来反思了一下,做时间规划的目的是为了更有效的利用时间,它是一种工具,不是一个必须完成的紧箍咒,先从做记录和做对比开始,一步一步慢慢来也是可以达成目标的,这才逐渐放松下来。
今天开会的都是娘子军,而且个个都是孩子妈了,开会开到有些晚的时候,都开始电话不断,收到来自家里小娃的连环call~心里是有些急切想回家的,但事情还没做完,大家只得按下心来,继续完成计划。
成年人的世界都不容易,母亲们也只能一方面做着职场精英,一方面上演冷酷无情。 工作还是很有必要的,除了实现个人价值,还能养家糊口。
我已经是比较幸运,工作和梦想正好可以同时进行,还有什么好抱怨的呢?
接下来就时间模块的分解进行分析,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发现计划和现实还是有差距,需慢慢调整。
本周时间分布
本周时间模块分析:
1,休息:有一天熬夜,其他都是12点左右入睡,入睡时间过晚,需作调整。晚上睡觉所需时间共51小时,这周调整为1.5*5*7=52.5,保证充足的睡眠才能保持白天的精力。
2,刷手机:除了写行动日志之外,每天有将近两个小时在刷手机,共计12小时,看似都是碎片时间翻看手机公众号,但记录下来,才发现花费了这么多时间,所以在这一块真的要引起重视,严格控制无意识的浏览公众号的时间。
3,工作:上课,课程准备,和家长聊天共14个小时,开会11个小时,做培训7小时,学习课程评估7小时,讲座5个半小时,处理行政事务4个半小时,面试2个小时,工作电话3小时,通勤路上8小时,共62小时。
原计划44小时工作时间+7小时通勤,结果额外超时9小时,导致其他时间被压缩。
本周上班时间占用大部分时间,所以如果还想做更多的事情,一定要提高工作时间的效率,避免加班。
4,常规用餐加洗漱平均每天2个半小时,共占据17.5小时。
5,写行动日志+日志评论+周记+周记评论共14个小时。算上通勤时间的重叠,实际耗时为22小时,平均每天花3.15小时。
行动日记新增小确幸模块,细数生活的美好~
6,自我提升:运动一次,耗时1小时。
7,陪娃:除了专门带娃出去玩的两个半天,其他时候都陪娃较少,回家晚,回到家时娃基本要睡,只来得及睡前聊几句。睡前的故事书都是伍先生代劳了。
8,梦想时间:这周利用每天两小时到三小时的行动日志书写时间,完成了3篇绘本推荐,3篇陪娃小记,1篇工作思考,1篇课程思考,3篇读书摘录。
有计划的生活时,对于时间的掌控感总会越来越好,一周一周去实践,争取过出最有效率的生活,加油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