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叔子娶了嫂子做妻子是人世间常有的事,但侄儿娶婶子做老婆却闻所未闻。但就是这桩有悖于世俗伦理的稀奇古怪婚姻竟然在百年前的一个小山村上湾村发生了。这桩被世人称作伤风败俗的婚配就像核弹引爆时形成的冲击波一样快速地向着周围的村庄扩散。一时间十里八乡几乎是人人皆知,街头巷尾成了人们争相谈论的话题,众说纷纭。由此也引来了同姓家族成员的强烈的谴责,纷纷要求他们解除婚姻,还家族一片清白,让有败坏家族名望的事情永远不再发生。
上湾村是太行山深处的一个小山村,四周青山环绕,山高坡陡。山坡上草木葳蕤,有挺拔的油松和阔叶的青冈树以及多种灌木形成的针阔混交林绵延在广袤的山岭沟壑。夏季绿意盎然,鸟语花香。现在一条通乡公路和一条长年几乎断流的河床沿东西方向从村中平行穿过,公路和河床把村庄分成南北两半。村里有五百多口人,宋氏人口占到全村总人口的百分之九十还多,还有少量的杂姓人家和宋姓人家混杂居住。几百年来村民和睦相处,乐享着幸福和谐的安居生活。
在二十世纪的二十年代初,村里有一户人家,男人宋氏,媳妇王氏,育有一子,儿子年龄还小。丈夫宋氏身体一向不好,长年有病,体力活干不了,家中的体力活全凭媳妇王氏一人操劳,有时因体力不支也常常被累倒卧病在床,家里的基本生活都难以维持。宋氏的大哥宋守聚和大嫂因病早已过世,留下一个三十多岁了还未娶妻成家的儿子宋文豪。
宋文豪有着五尺多高的大个子,身材魁梧,吃苦耐劳,是一把劳动的好手,地里的庄稼被他打理得井井有条。但是性格孤僻内向,不喜欢与人交往,特别是面对女人时更是羞羞答答,不敢多说话,如果说上两句从脸上一下子就红到脖子上了。这样的人无论在什么年代都不会讨得女人的喜欢,所以成就他三十多岁了还没有娶妻成家。在农村,男的过了三十还没有娶上媳妇真的可能就要光棍一生了。
文豪比他叔叔小八岁,看到叔叔家的窘境,出于同情和家族间情感就主动去给叔叔家做一些农活和家务活,叔婶二人也非常感激这位侄子。宋氏长期咳嗽,有时还咳出点血来,按现在病理学的分析可能是肺结核一类的病,出于当时的医学技术和山区农村缺医少药的现实,一个普通的农民患上这种疾病就只能任由其病情任意发展,好歹也就只能听天由命了。很多患有这种疾病的病人都没能挺过来,过早地离开了人世。在农村有这么一句顺口溜“黄痨气痼膈,阎王殿上的客”。痨症就是今天人们所说的肺结核。宋氏也不例外,在患病的第二年就放下和他相依为命的妻子和儿子过世了。丈夫的离去让本来就处于困境中的家庭如雪上加霜变得愈发困难。丈夫在世时还能王氏说说话,聊聊天,家里有事了相互商讨一下,相互有个照应。虽然生活困难但家里也时常有笑声传出,让生活不再苦闷。可是丈夫的离世,家里没有了交流谈心的对象,生活变得孤单乏味。地里的农活做不过来或者有其他体力活时侄子文豪也经常过来帮助婶子打理一下。王氏从心理上很受感动,出于感谢经常留文豪在家里吃个饭,有什么好吃的了也时常让侄子过来吃。看到文豪的衣服那个地方破了或者需要做棉衣棉裤了,王氏也主动地给他做的齐齐整整,文豪也非常满意。
有一天傍晚,文豪在他婶子家吃过晚饭后,正准备回家睡觉,忽然天气骤变,漂泊如注的大雨向着大地倾泻下来。文豪想等一会儿雨停了再回自己的家,可是过了一个多时辰了雨还没有停歇的意思。文豪给他婶子说,给我个旧衣服我披上回去吧!婶子看了看外面的雨势说,你回去肯定会淋透,要不你今晚就在这睡吧。这时文豪想,和婶子同睡一间屋子心里总觉得很尴尬,可是雨不停地下着也就只好同意了婶子的主意。婶子在独炕给他铺好被子,正待离开时,出于人性的本能文豪一把把婶子抱在了怀里,婶子吓得一时不知所措,心想这可是大逆不道的事啊!要是让别人知道了,可没脸见人呀!可是心又想,丈夫走了快三年了,家里大大小小的生活全凭着文豪帮忙了,要不是人家帮忙我这个家可能支撑不到现在。其实王氏从内心上也挺感激这个侄子的,既然他有这个愿望,丈夫也去世多年了,那就答应他的要求吧,不然心里面总觉得对不住他,所以他们这对隔着辈分的人相爱了,这就是俗话里说日久生情。
在长期的交往接触中,王氏感到文豪诚实勤俭,又是一把劳动的好手,年龄上比自己小不了几岁,又过了几个月,王氏就主动和文豪说,要不咱们就生活在一起吧!文豪心想对于他这样一个三十多岁的人了还没有找下个媳妇组成一个家庭,哪家的闺女会愿意嫁给他呢?还不如顺势而为听从了婶子的话和他在一起生活,相互有个照应,所以他同意了婶子的诉求。从此这对冲破了人世间伦理观念隔辈婚姻的人生活在了一起,组成了一个新的家庭。
侄子和婶子这桩离奇有悖世俗伦理的婚姻在整个上湾村和周围的十里八乡很快传开了,街头巷尾、饭场,只要有人聚集的场所都成了人们争相谈论的热门话题。有的说,这两个人真不要脸:有的说,这是伤风败俗啊!还有的说,这是给祖宗脸上抹黑啊!有的建议宋氏族长和家族中德高望重的长者,组织全村宋氏族人在宋氏祠堂召开大会,声讨他们这桩背叛世俗的婚姻,并采取手段让他们分开。在几位宋氏长者的组织下,一场由全体族人参加的声讨侄婶婚配大会在宋家祠堂召开了。祠堂是族人祭拜祖宗和议事的场所,处理文豪和婶子王氏的婚配自然也选择了这个地方。祠堂在村庄的东头,坐北朝南,气势宏伟,庄严肃穆。正门所在的墙壁从外表上看很具有欧洲寺庙的建筑风格,残垣断壁的模样现在还立在那里,它像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见证着人世间是是非非。院内有正殿三间,宋氏家族祭拜祖宗和家族议事就在这里举行。正殿两侧各有一厢房,院的东西两侧各有六间庑房供祠丁使用。在祠堂的正殿内,宋氏族长代表宋氏全族人对宋文豪和王氏的婚配进行了强烈的抨击。说到,祖宗周公在家谱中早有留言,从古到今都秉承着长幼有序的一贯伦理规范,从没有乱伦的事情在族人中发生过。不料现在在宋氏家族中竟然出现了侄子娶了婶子的事情,这是明目张胆的违反人们的道德底线,是属伤风败俗,玷污宋氏家族的声望,现在大家说说应该怎样处置这件事呢?一时间群情众怒,纷纷要求二人在祖宗面前下跪,给祖宗承认错误,给族人认错,立即解除这桩肮脏的婚配。在众人的强烈要求下,文豪和王氏只好在供奉着祖宗的牌位前地上跪下,直耳细听众人的斥责。族长让文豪和王氏分别说说他们俩的婚配,对族人的名声带来的危害。他们两人分别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文豪说,我们两个成婚是我们自己都愿意,虽然有悖世俗,但也没有伤害到那一家和利益,我们愿意成为夫妻生活在一起,别人不应该插手管闲事,反正我们决意已定,无论你们如何议论,我们是不会分开的。看来仅凭宋氏家族的势力和威望并不能对他们的婚姻采取果断措施使他们分开。毕竟已经是民国了,家族势力的权威已经不像在清朝以前那样严厉了,这事如果放在以前,两个人遭受一次皮肉之苦可能是免不了的。僵持了一个下午,宋氏长辈的威望和宋氏家族众人的斥责都没能让两个人产生丝毫的悔过之意。最后在几位长者的提议下做出了一个决议,以上湾村全村人的名义向县政府起诉他们两人。
县政府的县长姓王,被人们称作王县长。王县长接到上湾村村民送来的诉状后,经过仔细阅读,详细分析这桩长幼乱伦的原委,感觉这桩婚姻有败坏民风,扰乱人类伦理之嫌,虽然够不着关押,但也得把事情妥善处理一下,给村民一个交代,杜绝这类事情不再发生,还社会一片清白。于是就把一位姓黄的法官叫来共同商讨此案。黄法官办案多年,有着一定的审案经验,通过分析案件,觉得这是一桩民事案件,得通过对当事人的耐心说服教育,认识到事情的危害和对社会产生的不良影响,让文豪和王氏对这件事进行反思,如果通过说服能让两人想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及给宋氏家族名声带来的伤害,让他们解除婚姻就算了。如果他们拒绝执行判决结果,就从严处理。黄法官把自己的想法和县长进行了交流,县长也同意了他的意见,决定就按黄法官的主意办,于是就传唤宋文豪和王氏到县城接受审判。
两人接到由县长发来的传票,吓得寝食难安,感到事情的严重性,认识到他们这桩让世人唾骂的婚姻可能就要走向终点,县长的话不敢不听,如果不听从县长判决,可能就得去坐牢,他们谁也不愿去受那份罪。两人经过交流决定到县城接受县长的处置。
按照指定的日期两人起了个大早,把儿子送到了邻居家让其照看一两天,匆忙地吃了点早饭就匆匆忙忙地向县城里赶去。上湾村距县城是一条近四十里路程的山间小道,路上行人稀少,要不是有两人相伴,一个人一大早走在这崎岖的荒山野岭还真有点恐惧。尽管两人是去走一趟离婚的程序,但是多日的夫妻感情让两人相互间有了个照应,外人看见了不像是因感情破裂去解除婚姻的一对夫妻,倒像是一对情侣去走趟亲戚或者是去赶一趟集市。他们走累了就坐下来俏作休息就继续赶路,经过近五个小时的长途跋涉到了上午九时许他们来到了县城,立即到县府见到了王县长和黄法官。
当天下午在王县长和黄法官的共同审理下,审理他们的案件开庭了。黄法官向他们宣读了上湾村村民起诉他们两人的诉状,让他们两人讲讲二人成婚的经过。文豪说:我父母早年双亡,我独自一人生活,三十多了还没有娶下个媳妇,自己就一个人孤孤单单地生活着。我叔叔病亡后,我婶子一个人生活,家里的农活一个人也做不了,我就主动去帮忙,我婶子对我也很好,经常给我缝缝补补,我感觉婶子对我不错,比我也不大几岁,在一起的日子久了,我们就冲破世俗伦理的束缚,走在了一起。我愿对我犯下的错误负责,接受县长、法官对我的处置。黄法官让王氏也来说说他们成婚的经过,王氏说,文豪说的都是事实,我也和文豪的想法一样,接受县长和法官对我们的处理意见。王县长和黄法官听了二人的阐述,感觉二人的态度还诚恳,能主动认错,决定对他们对案件从轻处置,经过对案件的详细分析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作出如下判决:从即刻起二人不得再以夫妻名义生活在一起,回去后立即分开过个人的生活,并且王氏再次改嫁时不得再嫁入宋门,即使改嫁外村也不得和宋姓人氏结婚,文豪不得娶宋姓人氏为妻。并问他们二人对此判决有什么意见,二人都说没有,同意接受此判决。并且对上湾村村民宣布一项规定,所有上湾村村民宋氏和宋氏人不能通婚,也不得和外地的宋氏人结为夫妻。
文豪和王氏从县城返回上湾村后,文豪回到了自己的老房子,回归了自己的单身生活,几年后王氏改嫁外地。
上湾村民接到判决后也都表示了同意,认为这个判决好,还了宋氏家族的清白,全体宋氏族人都要服从此判决,坚决杜绝此类事情再次发生。为了警示后人,在族长的提议下在宋氏祠堂的墙壁上镶嵌一块石碑,把文豪和宋氏这件伤风败俗的婚姻镌刻在上面,让后人知道,接受教训。全体宋氏族人一致同意族长的意见。石碑现在还完好地镶嵌在宋氏祠堂的墙壁里,字迹虽然略显模糊,但大多还能辨认清楚。
此后几十年内,上湾村的宋氏成员严格遵守宋姓人员不通婚的规矩。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新婚姻法的颁布实施,宋姓成员打破了王县长和黄法官对宋氏族人制定下的规矩,很多超出血缘关系五代以外的宋氏青年男女结成了夫妻,过上了幸福和谐的家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