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出生地,直到长大成年,都是在一个叫“三门楼子”的老屋。老屋有三个大门,门内是三个不同的族脉。叫三门楼子是很形象的。其间紧挨相连。一个门楼内多则十几户,少则三五户。不知道老屋何时有的?经年来繁衍了许许多多的人家。
自我记事起,我的曾祖母尚在,她应是裹着小脚,常见她拄着拐棍,走起路来,颤巍巍的。在那时的农村,四世同堂的家庭也是不多见的。虽然不知道老屋是何时兴建的?但可以确实的是,从曾祖母起,老屋的所有人家,三个门楼子,吃的都是同一口水井的水。那是唯一的饮用水源。
这口水井在老屋前方二三十米偏南一点位置的水田边。它的由来,如同老屋,想必是老屋有了的时候,就有了这口水井。
记不得我第一次到水井挑水是什么时候?大概是上初中,或者更晚一些时的高中。记忆中,不知道挑了多少回。从厨房的水缸到水井之间,这一段不长的路再熟悉不过。先是走过家屋里的井院,跨过大门的石门槛,走下石台阶,向北走过屋场,然后在中屋即中间的门楼子前,向西转弯,下一个小坡,走二三十步,过一个石板桥,再向南拐弯,拐弯的地方上下左右都是猪圈、厕所。再一直往前走,不到二十米就到了水井。
水井的南面是一个一丈多高的石坝,坝上是水田。西面,北面,平挨着水田。四围由不规则的石头砌成。内里呈一个窝形。窝底向上至石头部分则全是麻沙,粒大且硬的石质麻沙。井窝的东南角两小块挤靠在一起的石缝间,就是泉水冒出的所在。
泉眼并不大,不到半个乒乓球的大小,但从来没有干涸过,总是不停息地没有变化的汩汩流出。老人们都说,这是一口真泉水。说是真泉水,是区别于山野地表渗流下来的水。农村人或许不能够解释,但现在的我知道,这口泉水应是地下水。它的真,在冬天可以体现出来。越是寒冬,冰冻天气,走近水井,远远的就望见井面的一团雾气,像是锅灶上蒸腾的热气氤氲。水田、小河都结了冰,水井不会。它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精力,露出光滑的水面,犹如年青的生命。
我挑水的水桶是由白铁皮制作的,比木桶轻便,只是它经不得碰,这一点比笨重的木桶要逊一些。因为挑水的路,有石槛,有坡,如果是个子特别矮,力气又弱的话,挑一担水并不容易。
我用的扁担,它两边挂的是铁链,钩子自然也是铁的。担在肩膀上,一边挂起一只白铁桶,两手分别把在钩与桶把的位置。来到井边,站在那一块平板石上,弯下腰,将水桶伸探至水面,舀一点水进桶,然后倒掉,意思是将水桶洗一下。然后同样的,下腰,打水。左边水桶打上来,接着打右边水桶,扁担不曾离肩,左桶左手打上来,右桶右手打上来。这比妈妈或其他妇女要省便,她们必然是放下扁担,几乎是用全力小心的蹲下去,努力地够着身子才打到水,还要借助另一只手将水桶提上来。打水挑水,对于“牛高马大”的我,不算难事。上坡,过槛,挑到厨房水缸前,同样的,水桶不落地,一只手提着水桶,靠着缸沿将水倒进水缸。三到四担,就够了。几乎每天要挑一次水。时常在挑水时,碰到同样来挑水的人,依次,相错,微笑而过。有的挑向南侧的上屋,有的挑向中屋,有的挑向北侧的下屋。地上晃漏出一条条水迹。
最有意思的,也是高兴做的一件事,是换水井。就是清洗,把井内井沿清洗一遍,彻底换一次水。这样的事,基本上是在快要过年的时候。记得我与邻居阿宝一起换过水井。换水井是一件热心肠的事。事先总要向邻居说一声,以防家里水缸没有存水。不过,换水井并不需要太长时间,等水重新涨满,前后也就四五个小时之内吧。这是估计,或许要不了这么久。
换时,带上两只桶,一个脸盆,一条凳子,一个扫把,或许还带一个抹布。先站在平板石上舀水,等舀不够了,将凳子放到井里,人站在上面,继续舀水,另一个人就在上面接着,把水倒掉。井水逐渐下降,到还有三分之一的浅水位置时,就开始给井清洗了。先扒去扯掉井沿石缝间的小草,苔藓,泥巴之类,再用扫把扫一扫,用脸盆舀水来冲洗。清除整洁后,再将井里的脏水舀尽。当然是舀不尽的,泉水眼露出来,它不停地在流。看着清水从泉眼里冒出来,心里有一种欢喜竟也说不出来。然后大功告成,站在平板石上,看着井水一点点地上升。流着汗,回去洗澡,感到真是舒畅。等有人再去挑换后的井水,啊,清凌凌,照见人影,水底清晰可见,不知是谁放的两条红鲫鱼,仍然在水里钻来游去。
大概是二千年后,率先有二三户人家开始盖起了两层的小楼。家家开始有了彩电,摩托。应该更早些吧。于是有的人家装了自来水,是自山上引流下来的。这样,就不用挑水了。挑水的人家少了,有自来水的人家多起来。后来就有人在水井洗衣服,尤其是在冬天,井水温暖些。可惜,糟蹋了井水,不得以,家里在井院里打了一个古井。
共同饮用一口水井的吃水格局打破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便利了,不用再挑水,水管装到了厨房、水池边。手轻轻一拧龙头,水就流了出来。
老屋的三门楼子,早也不复当年的热闹。十有八九搬离,四作星散,各自选了地方做了独门独院。那时的土墙黑瓦,全变成了楼房。煤油灯变成了电灯。在上小学时课本上描绘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宏景,早已稀松来常。
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短短的几十年,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有时想,如果按这样的变化进程向前,若干年后的未来生活,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