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大时代的生存智慧(二百九十九):矮子里拔大个。
北洋十五年夏天的南北之战,南军针对的主角是吴佩孚,对于北洋军阀采取的也是“各个击破”的策略,所以对于紧邻的江西并未涉足,毕竟这里在名义上是“东南王”孙传芳的地盘。作为苏、浙、皖、赣、闽五省军阀的带头大哥,孙传芳一直对外宣称麾下五省联军多达二十万人,但是对于吴佩孚在湘鄂战场上一败涂地选择作壁上观。至于原因看似有坐山观虎斗,亦或是不满吴佩孚一直以上司的名义对其发号施令,当然也与孙传芳惯用的战术有关,那就是坐等南军行动,阵线拉长后再果断出击,使其首尾不能兼顾,这和当年对付关内奉军的战术如出一辙。

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还是由于孙传芳对五省联军的不自信。福建督军周荫人虽然是孙传芳的结拜兄弟,但是早在孙传芳督理福建时,两人之间不是没有间隙,互换兰谱不若是缓和关系的一种方式。至于要冲之地江西,督军邓如琢虽然加入了孙传芳的五省联军,同时也受吴佩孚的调遣,周荫人和吴佩孚走得也很近,也就是说福建和江西两省都不是孙传芳的嫡系人马。至于安徽督军陈调元更是一根墙头草,以圆滑而著称,就连自己倚为左膀右臂的浙江督军卢香亭,也要面对相当实力的地方人马的威胁。所以五省联军看似很强大,其实也是徒有虚名,除了嫡系的几支江苏直军,孙传芳对任何一支人马的控制力都不敢打包票。

其后,孙传芳在正式与南军开战前,不忘和卧榻之侧的奉军吃上定心丸,与山东督军张宗昌结为兄弟。虽然年轻气盛的孙传芳一直打心眼里不待见奉系军阀,但是在率领五省联军出征前,仍然是电复张作霖说:“愿追随左右,共挽颓局。”张作霖也回电称:“玉帅新挫,武汉已失,东南半壁,全赖我弟支柱,弟以大局为重,微嫌小隙,早赴东流,倘有所需,敢不黾勉。”在孙传芳的计划中,对于南军展开“剪刀剪长绳”的时机已经到来,遂将五省联军编为五个方面军挥师出征,麾下嫡系第四师早已进入江西准备战斗,看中的就是第四师的师长谢鸿勋是个能打硬仗的骁将。孙传芳在开战后致电南军,限期二十四小时内退回广东,同时对江浙士绅夸下海口:“吴玉帅除了刘玉春一旅人马之外,其余都不算军队,现在请南军尝试我的本领,我很短时期内就可以回到南京。”

最终,孙传芳没有想到麾下出征的五省联军,真正肯卖力开战的只有谢鸿勋的第四师,在武宁和修水一线与倒戈的赣军陷入拉锯战,战事一直胶着二十余天,谢鸿勋中弹负伤,在九江医院治疗后不得不刖足疗伤,五省联军中仅有此人能打硬仗却落得如此下场,南军随即向南洵路的德安猛烈进攻,没有了谢鸿勋来打硬仗,赣北沿线的北洋军陷入混乱,尽管孙传芳放下奇袭武昌和切断粤汉路的计划,将九江和南昌等地人马都调来增援德安,阵地两度易手后,方才稳住阵线。孙传芳知道江西战场的决战时刻即将到来,但却没有了能打硬仗的谢鸿勋,即使打着退堂鼓,也不得不硬着头皮接下来,至于之前在心腹面前夸口:“湖北也是咱们的。”此时也成了不切实际的一厢情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