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词典中,“超越”,这个词的解释为:高远、高超;超过、胜过;跨过、越出……在我们的学习、生活、工作中,您是否也曾有过想要展现自我、超越梦想的念头,并为之付出行动的时刻。
如果您是一位企业高管,或者是一位创业者,您一定拥有把企业做大做强的远大报负,但理想与现实往往不近人意,偏偏不向您预定的方向发展。
这时,您就不得不思考一下自己的管理模式与技术支撑环节是不是出现了问题,就需要去学习优秀企业的管理模式。
比如:海尔集团,这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美好生活解决方案服务商,始终坚持“人的价值最大化”,只有让员工成为“自主人”,他的创新潜力才会被激活,就会和用户共创出最佳体验;收集市场上千变万化的用户需求,让企业成为“自组织”,与用户融为一体,不断打造出新的增长级。具体如何实践,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能超越硅谷吗》这本书深入学习。
这本书的作者安妮卡•施泰伯(Annika Steiber)博士,是数字时代管理领域的国际权威。她是研究公司A.S.Management Insights AB的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伯克利研究集团(BerkeleyResearchGroup)的董事总经理。在瑞典查尔摩斯技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著有《谷歌模式:快速变化世界中的管理创新》《硅谷秘密:创业成功的基因》等。《中国能超越硅谷吗》是她的又一力作。
全书共7章,第一章对这本书作了简要介绍,后面的章节分别深入讨论:对新管理模式的需求、管理创新的“硅谷模式”、硅谷企业的管理特征等。
在一次聊天中,朋友提起他曾经待过的一家企业,管理人员下达一项命令后,员工立即执行,没想到半个小时不到,第二道命令下达,要求终止现行方案,返用原方案,这让员工们叫苦不迭,既浪费资源又耽误时间。这是典型的管理人员与基层业务脱节现象,也是领导者和管理者概念不分所致。
在《中国能超越硅谷吗》第四章中,有一小节,标题为:领导的定位是教练和协调人。书中案例提出,领导者和管理者是有区别的,企业各个层面的管理者可以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各种具体业务。这样,他们才能够准确判断哪些事情需要优先处理、制定企业战略和传播文化价值。此外,对业务的熟知还有助于他们通过提出正确的问题“指导”员工寻求解决方案,以“指导”的方式进行领导。值得一提的是,管理者能深入挖掘一项任务的细节,但通常也只能停留在细节层面进行微观管理;相比较来说,真正的领导者不仅能够寻求真正的问题、找到答案,还能以一个宏观、全面的视角看问题。领导者不拘泥于细节,是决定企业发展大方向的人,他们要在全局上决定企业要完成什么和为什么,同时指导员工决策如何完成这些目标。
如果朋友所在企业的管理者读了这本书,估计朋友所叙一事会是另一个版本。
无独有偶,在一所小镇上,有家超市,原本,生意红红火火,如今,逐渐出现的直播带货以及多种购物方式,都对超市的生意构成威胁,在这种形式下,超市负责人也开始技术创新,效仿直播带货,并开启送货上门服务模式等,但还是无法挽回红火之局,究其原因,原来是管理经验不足,新的发展模式被旧的管理制度所束缚。
书中推荐序三中写到,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一样,对经济发展有前瞻至关重要的作用。事实上,如果一味追求技术创新,而忽略管理创新,企业将会停滞不前,甚至于分崩离析。上方小镇之例正是如此,如果能够及时加强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并驾齐驱,必当挽狂澜于即倒,再次恢复当年之红火。
以上是书中关于领导力与两个创新的精妙之处,不止如此,作者还从多个维度展现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企业的管理模式、硅谷企业的管理模式、传统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而对三种模式进行比较找到各自独特的地方。在一个易变的、不确定的、复杂的和模棱两可的世界,无论美国、欧洲还是中国的企业都需要不断磨炼、升级和增强自己的动态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全球保持领先地位。
如果您的企业正在瓶颈期,就在这本帮助全球找到新时代创新路径的书中学习破局之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