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那么为何只有温故而知新,才可以为师呢?你知道了许多知识,满腹经纶的时候,你只有每日每夜去思考,继续巩固,它才可以在任何地方都能把原理和运思给讲出来,想清楚。让他们能够知道原理之后,解决新的问题。古代和现在一样,学东西听老师或高深之人讲课与授学,看到那些经书和读物反复的去钻研,直到把它们读懂,温故就是反思和自省,没做好的话反思过后就可以再次行出来。但是在你“温故”的时候就不是背诵记忆,有很多人温故的时候,总是把自己所记的笔记再背一遍,再理一遍,就算巩固了一番,但这样如果只背的话,不会有任何新的东西,所以把这些知识背的牢固,并不代表你真正掌握了这些。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讲的就是如果只学习不思考的话,慢慢的你就会把他们忘掉,如果只思考而不学习的话,那最终不会留下任何东西。而学习和思考是有关联的,二者缺一不可,如果只学习,就会忘掉它们,但如果只思考,就会一片空白,就像老师所讲的,学,就是你接受了这些新的知识,而思,就是把你学的这些知识再加工巩固一番,最后化入你的大脑,成了属于你的东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两个人也可以,不能只靠别人,但为什么只有三个人才会“必有我师”呢?三个人在一起,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长处,都有自己能够为师的资格,他们三个可以互补,而最终三个人都会有思考和学习的一方面,互相就成了互相的老师。如果你的父母和老师对你做了一些让你不理解的事情,你可以在其他时间自己思考一下,想一想他们为什么会这么做,到了真正解决问题的时候,不要老把问题想到别人的身上,每一次改的不是别人,而是让自己能够更好的反省。这两则都是得让自己能够更好的反省自己。
而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和这一则有关的成语是,见贤思齐。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个就是学而思,不兴奋也不思考,不恻不发,能够举一反三,而反过来则不复。如果心中有不明的地方,在学习的时候也会充满动力,不思考,一直自等别人的答案的话,你自己的思维永远都不会提升,自己只等着别人的答案,这个作为,让你在学习的环境中根本不会快乐起来,所以加入那些讨论的人和他们一起汲取学习的快乐,可以让自己的思维越来越好,也越来越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这实际上我们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自己也能够成为班里或者社会上真正能够配得上“文”的人。
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
有术无道,止于术
学习力,领悟力,探索欲
道就相当于是领悟力,而术就是学习力。在我看来,领悟力和学习力的联系,如果一个人,非常的有天赋,领悟力非常厉害,即使学习能力不是很好,但是他有的是时间可以继续弥补回来,但如果你只有学习力,一点都不领悟,不去思考,那就止步于此了,你的人生道路就越来越窄了,而探索欲就是一个人的好奇心,如果你的心是麻木的,对世界任何事情都毫不关心,一点都不好奇,那你的道路会越走越短,这三者就像未来的三张通行证一样,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