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书笔记,第十一章。
我们在前几天的读书笔记中曾说过“儿童自我状态”和“父母自我状态”。这次蛤蟆去见心理医生,又学到了一种状态,即“成人自我状态”。这三种状态代表了人格的结构。
在成功的人生中,这三种状态都是必需的,每一种状态都对生存有价值。而成人状态有它的特殊重要性。
01 成人自我状态
成人自我状态是指我们用理性而不是情绪化的方式来行事,它让我们能应对此时此地正在发生的现实状况。
处于成人自我状态时,我们所有的知识和技能都能够为自己所用,而不再被脑子里父母过去的声音所驱使,也不会被童年的情绪所围困。
只有在成人自我状态里,才能学到关于自我的新知识。
我们处在儿童自我状态时,可以体会童年的各种感受,但学不到任何东西。
我们处在父母自我状态时,基本上是在挑剔或教育别人,用言行重复从父母那里学来的观念和价值观,并想让别人接受它。
只有当我们处在“成人自我状态”时,才能够更好地了解自我,思考当下的事情,评估自己的行为或者倾听别人对你的看法,而不是马上驳斥。
02 如何进入“成人自我状态”
别人不可能进入我们的脑袋,所以是我们自己选择了自己的感受,比如愤怒,悲伤。与其说是选择,倒不如说是一种条件反射。
当我们处在父母状态或者儿童状态时,我们几乎不需要去思考,因为我们知道要做什么、说什么,就好像在演戏一样。
我们要进入到成人的自我状态,是不能够被强迫的,只能通过被别人或自我鼓励来找到这种状态。
蛤蟆开始思索他的过去,想起他的父母、祖父母,还有他的朋友老獾、河鼠。正是因为他们对待他的方式,才让他变成现在如此严重的抑郁,蛤蟆的眼泪无声的流淌,甚至抽泣起来。
蛤蟆责怪他们对他的无视、冷酷、挑剔、羞辱、责骂、讽刺……心中导致了他糟糕的人生。满腹委屈,命运为什么对自己这么不公平?眼泪在释放着蛤蟆的情绪。
03 相比“责怪”,负起责任更重要
“你还要为自己的不快乐责怪别人多久?”心理医生问蛤蟆。
“你想让我责怪自己,我不要。”蛤蟆说。
“责怪”是当人处在儿童自我状态时所做的事情。我们自己是有自主权的,是有力量来改变处境的,更重要的是,我们有力量改变自己。
父母、朋友,他们对我们无意的伤害、不正确的对待,也是因为他们的无知,或者说是受他们自己父母的影响。我们只能去原谅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