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概念教学》笔记1
“教育需要经历一个范式层面的改革,要从教知识转向教素养。简言之,素
养体现为未来在现实世界的场景中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可见
素养是综合性的,不仅涉及真,也涉及善和美。”
以上是我8月17日开始读刘徽博士《大概念教学》一书序言时感触最深的
一段话。这本书专业性极强,读了将近一周才磕磕绊绊读到第三章一半的内容,
时常还需要回过头去温习下前面出现过的专有名词、图示或者例举过的教学案例。
读这本书就像是在一片汪洋大海中沉浮,当读到感触特别深或者触发思考的内容
就像被卷入了无形的漩涡,当读到解疑答惑的部分时又感觉自己潜浮到接近海面
的地方,颇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第一章为我们详细论述了大概念与大概念教学的内涵。其中“真实性:素养
的精髓”和“深度学习:像专家一样思考”两个专题让我对大概念教学的意义有
了更深入的认识。
心理学家斯金纳曾在《新科学家》杂志上发表了这样的言论:“当所学的东
西都忘掉之后,剩下的就是教育。”爱因斯坦也曾化用过斯金纳的这句话,说:
“所谓教育,就是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后剩下的东西。”“如果你把学
校教授给你的一切知识都忘记了以后,剩下的那部分内容就是教育,我们的生活
就是去运用剩下的内容去思考,去迎接并战胜困难,去开创我们的事业,去追求
我们的美好生活。”“我从来不记书上已经有的东西,我的记忆是用来记书本上
还没有的东西。”先前作为学生听到这样的言论,一般只会考虑到(学习者)自
身的问题,例如学过的知识长期不用是会忘记的,所以我们要时常温习,因为温
故而知新。当踏入教师这个工作岗位后,再回想起这句话,只是停留在想要提升
教学能力和艺术,再者运用好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这样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知识掌
握更扎实一点,诸如此类等等。一直到读到第一章“核心素养的核心就是真实性,
指在真实的情境中解决问题,使知识不再具有惰性”才恍然大悟到,我们日常的
课堂很多时候仅仅只是教了知识,告诉了学生哪些使需要记住的,即专家结论。
而这些知识是惰性知识,它们只是顽固地在某个学科、某个单元,甚至某节课里
呆着。其包含的专家结论离学生太遥远,等他们有一天离开学校后,这些知识就
更加具有惰性了,甚至会出现“主动遗忘”的现象。原来,在学校和生活之间存
在着一道巨大的鸿沟,我们很难调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现实世界的真实问
题。而大概念教学恰好可以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它在学校教育与现实世界、现
在与未来之间搭建了一座牢固的桥梁。如威金斯所说:“学校教育的目标是使学
生在真实的世界能得心应手地生活。”
第二个专题向我们阐述了“深度学习”的深刻内涵。深度学习和真实性学习
的内涵是相通的,都指向培养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素养,教会学生像专家一样思
考。要想达到这个目标,其实是很难的,它首先需要我们教师能像专家一样思考。
与之相对的浅层学习,与深度学习的最大区别是能否实现高通路迁移。当新任务
与原任务相似时,称为“低通路迁移”;当新任务与原任务不相似时,称为“高
通路迁移”。前者的运行机制是“具体→具体”,而后者的运行机制是“具体→
抽象→具体”。例如题海战术“刷题”就是一种低通路迁移,它通过让学生在做
题时回想曾经做过的题目,找到相似的解题思路,从而成功答题。背诵作文模板
也是类似的情况。所以像以上类似做法我们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尽量注意。因为
迁移的最终目的是解决现实世界中的挑战,而不是仅满足于解决学校场景中的任
务和问题。所以在设计学习任务时,我们要基于真实情境开展学习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