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老子》,明事理

原文:

故大道废,案有仁义。智慧出,案有大伪。六亲不和,案有孝得。邦家昏乱,案有贞臣。

意思:大“道”被废弃了,于是就会提倡仁义;出现了谲智,于是就有了严重的诈伪;家庭不和,于是就会提倡孝慈;国家动乱,于是就会产生忠臣。

所思:

这表现了相反相成的辩证法思想,老子把这种思想应用于社会,分析了智慧与虚伪、孝慈与家庭纠纷、国家混乱与忠臣等,都存在对立统一的关系。

国家大治,六亲和顺,就显示不出忠臣孝子;只有六亲不和,国家昏乱,才需要提倡孝和忠,这也是相互依属的关系。

社会对于某种德行的提倡和表彰,正是由于社会特别欠缺这种德行的缘故。

万物万物都存在两面性,大多数时候,我们喜欢看到它好的一面,而不好的一面却忘了。而在我们心情不好时,我们需要转变观念看到事物好的一面,那样事情自然也会好起来。而在遇到一件美事时,则需要警惕了,因为里面可能隐藏着丑恶。

正因为有了丑,美才得以凸显,正因为有了做恶之人,才涌现出一批批行善之人,正因为有了贫穷,富贵才显示出来。

不被坏事打倒,不被好事迷倒,保持清醒,静观其变。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