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论坛中来,到实践中去
——有感于第二届全国乡村班主任发展研究论坛之二
浙江省武义县实验小学 程 露
第二届全国乡村班主任发展研究论坛已结束两天了,可群里的讨论还是热烈,学习了叶斐妃老师的思考、静雪老师的记录以及静超老师的分享,思绪万千。回武义当天,象山的陈艳老师、余杭的徐美仙老师、还有从浙江未来课堂群中看到我分享的小哲老师等纷纷要求我转发论坛的回看网址。陈艳老师说:“说句实话,除了对您的敬佩,还有羡慕,羡慕武义教育局对班主任的重视。”细想之下,确实如此,近两年来,无论是什么活动,只要是我们学习成长需要的,学校里真的是毫不犹豫就同意。局里的雷所更是细心指导,真的是将老师的发展放在了第一位。那自然,我们的学习成长便有了更多的机会与平台。
静下心来,回看这次论坛,虽然已写过一篇,但此刻感受又有不同了。
一、发展意识的觉醒
记得看见李教授在朋友圈分享,他从2016年7月开始寻找第一位乡村班主任合作者一直到现在,形成了如此庞大的一个群体,群里的每一位老师都致力于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与乡村班主任的独特定位,乡村班主任这个曾经被处于弱势的群体开始有了明显的发展意识。他们开始寻找立足于自己的本土资源,开发育人课程,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与众不同与独特贡献。他们的个体之魅力真的是城区老师无法媲美的。看到他们的无私奉献与智慧引领,真的让人深感敬畏。
二、对资源的恰切利用
论坛中蓝老师班级的孩子利用假期走进大自然,感受生态带来的奇妙;焦老师开发利用当地的乡土资源来丰盈班级日常生活;许敏老师利用清明节对孩子进行乡土教育;敖杏桃老师的利用风筝文化项目展开特色班级建设;陶健美老师班级的开心农场引领孩子们开始项目的学习与研究等等,大家开始充分挖掘乡土资源的育人功能,让乡村里的孩子生活丰盈起来,情感丰富起来,学习快乐起来。
三、乡村班主任成长的场域多元化、专业化
班主任的成长需要在学习中、工作中,更需要在思考中。乡村班主任从一开始就会自卑地认为自己就是不行。记得14日那天早上,在酒店门口遇到了小太阳刘海霞老师,她一上车便在介绍自己是如何录微课的,她说的技巧我倒是没有记住,但她真切地说了一句话,让我感同身受,她说:李教授对我们这么好,如果没有他,我们乡村班主任、乡村教师哪有可能走上全国的舞台,哪有可能参与国家课程的录制?我一定得好好地去做。然而她所说的好好地去做,又指的是什么呢?我们的成长场域是否是真实有效的呢?李教授总在提醒着我们多读书,多反思,多参与,多表达。无论是您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这几点都是可行的。而乡村班主任在立足乡土资源之上,更需要自我能力的提升,来更好地信、解、行、证。从论坛的交流内容来看,乡村班主任真的在努力的学习,在实证的工作,在富有本土教育特色的育人,以丰富了自己的成长场域,真正地成就了学生,也成就了自己。
再看论坛参与的专家教授:有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李家成教授、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白芸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院长李政涛教授;《中国教育学刊》马宪平社长;《班主任》杂志社、《教育科学研究》杂志社赵福江社长;《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社王辉主任;《思想教育理论》杂志社余玲华主编;《班主任之友》杂志社熊华生主编;江西教科所戚务念研究员;东北师范大学张聪副教授;北京教育学院校长研修学院迟希新教授;北京教育学院科研处张祥兰副研究员等专家。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一处陈德时副处长、房山区教育委员会、北京工商大学、浙江省武义县教育局、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区教育局、房山西潞街道办事处以及房山区教师进修学院的领导。[1]真可谓是大咖云集,足以见得乡村班主任的发展是何等的重要与迫切。同时,有着如此专业的引领,乡村班主任的发展必然是更专业,更快速。
四、乡村研究国际视野
论坛最后的吴陈兵博士的发言,真的是最震撼我的。看似他只呈现了一些研究的结果,但当我看了他的研究报告后,真的为他而折服。从2014—2018年的ERIC数据库存的论文分析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从作者的分析、论文及文献类型的情况阐述、国际农村教育研究区域分布情况、研究对象及其针对的研究者情况、高频主题词,以及各国的热点领域,还有对我国乡村教育的启示及借鉴意义,几乎做到面面俱到,所有的呈现都聚焦到农村教育研究,最终回归到对我国乡村教育的审视,这样的研究报告真的值得细细去读。再看看文章后的参考文献,全是外文,一个中国学者去研读外国专业学术论文是非常有难度的,因为它的专业性会产生许多歧义,然而吴博士却克服和解决了。李教授经常提醒我,一定要做有实证的研究,所有的论证都需要有证据意识,都必须有依可循,别人才有可能相信你所说的,而你呈现的内容才有可能有研究及发展的价值。吴博士报告的聚焦与实证意识都是我所需要提升的。
五、从论坛中来,到实践中去
总有人说,我们不是乡村学校,我们也不是乡村班主任,这对于我们来说有何意义。然而,我却觉得,乡村班主任与城区班主任无论从发展意识,还是校本资源的开发利用,乃至学习的方式都是相通的。我们都需要面对形形色色的孩子与家长,我们都需要以育人为目标的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我们都需要不断的学习成长,我们更都需要学会不断的反思……如何去研究自己面对的学生和工作现状是每一个老师都必须去做的功课。如果这样看来,乡村与城区班主任其实根本没有差别。那么论坛带给我的又是什么呢?
或许是更聚焦的教育理念,或许是更真实的成长场域,或许是更广阔的互助空间,或许是更长程的育人目标,或许是更积极的工作态度……
注释:
[1]第二届全国乡村班主任发展研究论坛在北京举行.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微信公众平台.https://mp.weixin.qq.com/s/0cVBw7FeILfoShVOjTyWLw. 2018.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