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地形》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与生活联系较为密切,所以课堂主要通过生活关联深化理解:通过“为什么青藏高原夏季凉爽”“秦岭如何影响南北方气候”等生活问题,引导学生将地形与气候、农业等知识串联,避免了单纯记忆地形区名称的机械学习,85%的学生能举例说明地形对生活的影响。

二、存在不足

1. 探究深度不足:课堂以“教师引导+小组讨论”为主,未设计开放性探究任务(如“若某山脉植被破坏,会对周边地形和气候产生哪些连锁影响”),学生自主分析、解决复杂地理问题的能力未充分锻炼。

2. 评价方式单一:仅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习题检验学习效果,缺乏对学生绘图能力(如绘制中国地形简图)、合作探究表现的过程性评价,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改进方向

1. 增设深度探究活动:引入“中国地形与人口分布”“地形对交通线路布局的影响”等拓展主题,让学生分组收集资料、制作简易PPT汇报,培养综合分析与表达能力。

2. 完善评价体系:将“地形简图绘制”“小组探究贡献度”纳入评价,采用“教师评分+学生互评”模式,例如绘图作业从“准确性”“标注完整性”“美观度”三方面打分,全面评估学习成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