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星期日,下午接到教研室刘国芳主任的电话,让高老师帮我磨课。晚上7点多,我拜访了高老师,这是我第一次和高老师深入的交流。在我讲述了教学设计的思路后,高老师边思考边说了他的看法:
1. 课件颜色深沉,
2.心理健康课要体现活动教学,
3.课件要出示活动的指导语,这对学生参与活动有帮助,
4.主题深化要体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5.要让学生学有所获,拓展练习要延伸到课外,让学生或用课堂知识解决类似的问题。
我非常的敬佩高老师,省教研室派她到小县城指导语文教学工作。她听说新县有个语文教师要和省城的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同课异构”,讲一节心理健康课,她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主动提出帮我打磨。高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她像领家大姐姐,又像一位知心好友,更是一位资深、专业的老师,我们不知不觉探讨到了9点多。
网上回家,我按照高老师的指导,重新的整合资源(几乎从0开始)。信心满满的等高老师第二天来听课指导。
第一次磨课在10月13日。我在401班试讲,整个教学流程只用了32分钟,这是我第一次讲心理健康课,没有教材可循,课堂上要根据学生的分享灵活生成,这对老师的专业素养要求非常高。我一个语文教师,感觉课堂效果不是很好。下午评课环节持续了1个多小时,高老师还特意让我录音,便于我回家学习、内化。这一次我们聚焦如何用心理学的知识、有心理咨询的专业话术和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以及细节的完善(如板书设计)。高老师强调:心理课一定要有“心理味”,指导语和绘画只是辅助,不能上成语文课和绘画课。
第二次磨课在10月15日下午,刘校长、黄校长和几位教师陪同听课。这一次较上次有很大进步,核心问题仍然是:如何用心理学的知识、有心理咨询的专业话术和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这一次我又录音。
晚上孩子睡了,夜深人静,我打开录音反复听,怎样才能攻克这一难题呢?我回想课堂上学生的问题:学习、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大大小小的问题都影响着孩子们的情绪。我应该多让学生分享,通过不同人的分享拓宽当事人的视野,让当事人明白,换个角度看问题结果会不一样。从而帮他们打开心结,学会化解情绪的方法。另外,还要围绕“情绪”,引导孩子们活动前和活动后,有什么变化?进而点题“小黑点变形记”。
10月16日,我信心满满,课堂呈现我很满意,得到了专家、老师的好评。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熬了数个日日夜夜,我总算知道心理健康课该怎么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