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本来是打算读完第一章的,但开始阅读之后发现作者的一些经历引发了对自己同时期经历的联想和思考,决定放弃快速阅读。
开始阅读之前先看了一下目录,根据目录在幕布中列出自己好奇的问题;然后又翻到最后内容总结的部分,又记下了一些关于自己的问题。老大分享之前,读完了引子和前两个小节的内容。
引子部分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假设:一个人的成长和进步往往受到环境牵引。
这个假设引申出两个论点:
一是“如果你所处的环境没有变化,则你的成长速度不会出现几何级的变化。”
二是“当你在合适的时候被放入一个合适的环境中区,你会获得巨大的提升和进步。”
这里面的“环境“包括了一个人所在的行业,公司、工作内容,接触的人群和圈子等。
结合自己过去的经历和认知,我对于这个假设是认同的。
在阅读过程中,我脑海中迅速闪过了自己这一路走来经历过的环境:从小到大,从学生时期到迈入社会,待过的所有地方,接触过的所有人。只是这么大致一过,觉自己之所以会成为现在的自己,这些外部环境带来的影响起了非常大的作用。阅读时间有限,没能仔细一一列举,打算接下来找时间慢慢梳理一下。
这部分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作者用了一个朋友A的例子和自己对比,说明外部环境对人的发展影响之大。言辞之间透露出一种自己的选择和现状优于朋友A的感觉。以往看到这样的例子,会本能地被说服,下意识地认同作者例子背后的前提假设。
但今天读的时候停下来标记了一下:“是否作者目前的状态就一定比朋友A的好?这个好是以什么为标准来衡量的?”
从作者的描述来看,他衡量的标准似乎有两个:一是在职业发展上的自由选择权;二是解决生存问题的能力。
只能说,对于作者来说,这两点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他个人的价值判断标准。从这两点来看,他的状态确实比朋友A要好。整本书内容的价值,都基于此。作者给出的所有方法和建议,就是告诉读者,如何摆脱朋友A的状态,成为自己那样的状态——一种“更好"的状态。
但可能对于一些人来说,这两点并不是他们所要追求的价值。那么对他们而言,作者的状态就不见得比朋友A要好。他所提倡的一些东西,也就失去了要去学习和追逐的意义。所以看了这本书觉得好,别人并不一定会有同样的感觉。因为这里面有价值判断标准的不同。
我对于作者书中提到的很多东西是认同的。但在看到这个例子的时候,会突然产生疑问,觉得为什么要说朋友A那种按部就班发展的生活就不如非线性发展要好呢?
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可能是因为自己的经历和对于未来发展的想法都跟偏向于案例中的朋友A,原本一直感觉这样的状态蛮好。看到作者的对比之后产生了冲击。这可能意味着我的一个旧的信念被撼动了,未来一段时间内很有可能会围绕这个问题有一些思考和转变。
阅读前两节内容,有几个收获。
第一,看到了作者从草根到成功进入日企,有几个关键因素:目标、思考和行动。
本质就是清晰的目标管理;先明确自己的想要,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自己和对目标对象的分析,制定计划,围绕目标去行动。
这一点是我一直以来特别缺乏的。做事情更多地处于一种惯性的状态中,有限的成长都是在被动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后客观出现的结果。很少有自己主动去设定目标,主动迎接挑战甚至创造挑战,让自己有更大成长的尝试。这一次加入英雄阅读团,算是一次比较积极的尝试了。目标思维是接下来一段时间需要集中精力去发展和提升的部分。
第二,作者在进入日企后能迅速成长,关键在于做到了三点:
一是信念:“不管做啥,既然要干,就一定要干出点成绩和名堂来”的信念;
二是态度:“只要之前还没接触过,没了解过的工作内容,都愿意去了解,去学习”的态度;
三是行为:用别人更多一些的努力,循序渐进,一步步做出自己的成果。
看到这三点的时候,感觉到深深的共鸣。这是目前自己比较认同的部分,也在下意识地这么去做。只是看到作者表达出来之前,没有形成这么清晰的认知。接下来这一部分可以加入我的活法框架了。
第三,作者之所以选择转换赛道,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发现自己不擅长,不喜欢。其中不擅长是在与其他做同样事情的人对比时,发现自己不具有绝对优势。
二是发现原公司可学到的新东西和能够获得的成长空间变少,而自己正处于追求快速成长和快速学习众多新事物的阶段。
这两点可以用来作为对自己过去和未来方向选择上的一个参考。结合对自己的需求、现状和外部环境的了解,去寻找和发现自己更适合,更想要去往的方向。
到目前为止,已经换了好几个领域,但做出转变的时候,更多地是跟着内心的感觉在走,并没有进行过彻底的思考。未来做梳理或选择的时候,可以参考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四,作者在自己成功因素上的分析,是基于结果去倒推原因。
这个过程中包含了基于个人认知进行的选择,只能算是一种可能的解释。很有可能,背后有更多更关键,甚至一些起到了根本性作用的因素是被作者忽视了的。所以,作者提到的这些点固然可以作为借鉴,但并不能作为救命稻草,觉得自己做了同样的事情,就一定会得到同样的结果。
从别人的经验中学习,更多地是去发现一种视角,看到在另一种视角中,哪些东西是值得注意的。然后结合自己的需求和客观情况,选择是否要将一些东西加入到自己的注意范围内。
changelog:
- 2021/02/10 11:45完成,摘录于Day30阅读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