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为何孔子很少说利呢,而与仁与命呢,计利则害义,功利心几乎主导者现代人的人生,在这个快速发展让人目不暇接的时代,人的追求已经完全功利化,在追求利益的时候不免会肆无忌惮,无所顾忌,这里的利与命仁相对来说一个是道德理性一个是工具理性,而工具理性导致的结果就是人没有追求自我的能力,被外物支配,精神走向随着事物在主管上的价值而改变,道德理性是在对抗着工具理性,抑制它不要被外物左右,追寻自我的价值,命是对任何事物的得失都有其规律的,不被得失左右,这个命同道家的自然观类似,天命如此也就是自然如此,是客观的规定性。
仁是人的本性,心中有仁才能是一个完整的人,所有作为都是符合天理的,是人存在的目的,所以要言仁
命与仁不应该如字面解释,中庸开篇就说天命之谓性,性指人的本性,天命是天所赋予,这是种规定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是在纠正人性,使止于其所,也是他说的仁者人也的意思,做一个真正的人,后面的仁在论语中多次出现,给不同的人解释仁的意义也不同,克己复礼,爱人,出门如见大宾,忠恕等等,这些都是孔子因材施教的结果,但是仁只有一个,仁是一个理念,包含了义礼智信等等。 如果单讲仁慈就只有仁所表现出的特性 没有仁作为核心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