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依然学的是康熙大帝爱好西学,讲述了康熙早年里面的案例,汤若望案,关于废除历法的事情被杨光先告上法庭,后来康熙掌权之后平反了此案,当时发生这件事情的时候,康熙年龄小,鳌拜把持朝政,后来康熙回忆说了一句,只有明白事情的缘由,才能断是非,汤若望去世后,另一位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接替了他,掌管天文方面的,他特别聪明,发明了许多天文器材,康熙比较好学,整个人心态比较开放,他学习数学,学习平面几何和代数,达到痴迷的状态,他的水平达到了当代数学家的水平,另外一位和康熙同时代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他的经历和康熙很像,也是继位比较长的黄帝,刚开始也是被其他人掌权,后来自己掌权,他喜欢文学和艺术,思想比较自由,所以那个时期产生了许多思想家,卢梭,伏尔泰,莫里哀等。而康熙喜欢学习,各方面的知识都有所涉及,所以出现了康乾盛世。黄帝重视什么,就会出现什么,引用一读就上瘾的中国史里面一句话“钱在哪,事在哪,人才在哪扎堆”,好像不是多恰当。又提到了一个点是,为什么古代的中国科技很发达,西方的科技不如中国,但是后期却反超中国,里面给的观点是封建制度的原因,我想会不会还有其他的原因,有空了可以搜索一下。
今天把打开心智第五章高效学习,重新读了一遍,好像收获不是太大,这个上个月读自卑与超越感受不太一样,自卑与超越再读一遍会有新的收获,仅仅是因为它是经典吗?还是以前读的过程中,好多点没有get到,而打开心智,刚开始读的时候,就能够吸收到营养了,所以后来再次读的时候,还是这些观点好,比如别把读书当成任务,他是你主动获取知识点过程,一本书没有读完也没有关系,只读你感兴趣的部分也行,或者不读书,看视频听书都行,这都是学习的过程,其中,还提到了把知识简化是降维的方式,以牺牲信息为代价,但是当我们的思维没有达到那么高的高度时候,听一些把复杂问题变简单化的讲解,也是可以的,但是在听的过程中,要加入自己的思考,这才是真正有效的学习,其实还是有一点收获的,不太多,这次读的时候我抱着空杯的心态去读,关于他提到的怎么把知识内化,想起昨天提到了,知识内化有点痛苦,其实现在想想是因为我可能把这件事情想的太复杂了,这件事情应该是建立在我对某一个知识点比较感兴趣的基础上,然后通过主动搜索,学习,把这个主题建立起来,比如我目前对这三个问题比较感兴趣,为什么古代中国的科技比西方发达,但是后来西方却超过中国,信息茧房,如何利用大脑的一些机制,更好的帮助我改变一些习惯,或者更好,更顺畅的改变。所以我可以从这三个题目入手,先完成其中的一个或者两个,再不段的优化升级,怎么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为自己所用,之所以昨天出现那种情况,也可能是我想的是把整本书都要做个主题,所以工作量特别大,今天收获挺大的,至少想明白了一个问题,还是先完成,后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