澡花一朵朵,想法一堆堆。
今天,小澡哥继续阅读杨国荣教授《成己与成物》的第二章 人性能力与意义世界。小澡哥拆解第二小节的第四和第五部分,摘录部分读书笔记如下:
1. 心理过程较多地涉及个体性,与之有所不同,语言则首先呈现公共、普遍的品格。语言的上述特点,同时从一个方面展示了人性能力的社会历史之维。
2. 人所具有的某些思想观念,通常无法完全以语言加以表达,如某种不可名状的痛苦,某些找不到适当的语词来表达的想法,都以不同方式表现了思想与语言的某种距离。
3. 广义的思想并非绝对地存在于语言之中,语言也并非在任何场合都表达思想。
4. 戴维森指出:“没有语言,可能不会有很多思想。”换言之,丰富而系统的思想离不开语言。蒯因也认为:“我们的第一精神禀赋是本能,随后到来的是思想,接着出现的是语言。由于语言,思想走向了丰富和发展。”
5. 概念本身的形成,则离不开语言形式:概念所内含的意义,总是需要语言来加以确定、凝结。没有语言,概念的形成便失去了前提,而缺乏概念,则概念性的思维也难以想象。
6. 中国古典哲学在肯定以名指物的同时,又确认以名喻道。以名指物主要是以语言描述特定时空中的对象,以名喻道则更多地表现为对世界的整体把握。
7. 作为把握世界的形式,语言不仅构成了认识对象的条件,而且使知识经验的凝结、累积成为可能。正是通过语言系统,知识经验得以在知行过程的历史展开中逐渐积累,从而使之能够先后传承。
8. 判断力以理性、感知、想象、直觉、洞察等方面的交互作用为前提,表现为分析、比较、推论、确定、决断等活动的统一。在实质的层面,判断展开为人对世界不同形式的把握,判断力则表现为实现这种把握的能力。
9. 判断所指向的特定境域及境域中的具体对象,常常由感知所提供的,与之相对的普遍概念或原理,则关乎理性之域。总起来,判断力的作用既关联感知、体验,也涉及理性的分析、推论;既需要借助想象,也有赖于直觉、洞察。
10. 在很多情况下,判断乃是以对相关事务既有所知又非完全知为其现实的前提。
11. 观念的统一所折射的,便是存在形态的统一。进而言之,通过不同的方式认识世界与人自身,判断力同时又沟通了知与行。
12. 康德将判断力理解为一种天赋的机能:“尽管知性能够用规则来被教导和配置,但判断力是一种独特的才能,只能习行,无法教授。它是一种天赋的特殊品格,其缺乏无法通过学习来弥补。”
13. 理性、感知、想象、直觉、洞察、言与意,以及判断力表现了人性能力的多重形式。这里既涉及理性与感性的关系,也关乎更广意义上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既体现了人性能力的不同表现方式,又展示了人性能力的综合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