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能研究所》读后感
《异能研究所》是斯蒂芬·金的作品之一,延续了他一贯的灵异、恐怖风格。
这本书的大意是天才少年因为能操纵物体的“心动”能力被“异能研究所”带走,在经历了一系列惨无人道的研究后,在朋友的帮助下“越狱”,并在他人帮助下,摧毁异能研究所的故事。
乍一看,似乎是王道的复仇故事,其实隐藏了不少让人深思的地方。
比如,异能研究所是“研究”并“使用”某些异能的孩子,在他们的干预下,这些孩子会获得意外强大的力量,甚至暗杀人都不会被感知。但是,代价就是孩子们的人格被摧毁,不久就会被榨干,继而死亡。
这就很像《黑客帝国》里面的场景。人们被当成“电池”奴役,纵使美梦再美,也不过是梦幻泡影,所以,总会有人反抗。
《异能研究所》中也是一样,研究所的孩子们始终没有屈服,最终摧毁研究所。
作者很巧妙的将天才与异能赋予主角,这就不能不让人思考:毁去一个天才,为了短时间的异能,这值得吗?
天才的出现,可遇不可求。不少棘手的问题,会被天才替换为另一种场景,巧妙的解决。
就好像用文字描述某个场景,往往不如一幅图片传递的信息更快更多一样。
而不少天才就是如此改变了我们如今的社会。而将其当成“电池”来用,未免明珠暗投。
就好像雇佣一个管理学大师去看大门,不是不行,而是效率低下。
这,也正是小说的暗示之一。
看上去高端的异能研究所,实际上各种缺陷、不足满天飞,最终被汇聚为瑞士奶酪,被男主逃脱最后摧毁。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天才的头脑,比异能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