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算是比较全面地把自己身体的状态弄明白了。
趁着爸爸带娃去看刘若英演唱会的档儿,在家读《没有疼痛的身体》第九章,研究不同类型的体态,正好对号入座看看之前引发腰疼的身体究竟是什么体态。
从之前的医学影像和自身观察来看,我站立时习惯于将整个骨盆向前方顶出去,也就是挺着肚子站,这个”顶出去“就是一个骨盆前倾,从而导致上半身向后倾斜,挤压腰椎,同时膝盖过度拉伸(膝盖超伸,即向后凸),为了维持上半身的重量,头颈就需要向前探。在这种站姿里臀肌会变得无力,腰大肌一直处于拉长的状态也会导致无力,腹部肌肉也是一样无力,大腿后侧肌肉会缩短且僵硬,肩部前侧、颈部前侧和两侧的肌肉也会因缩短而僵硬,同时上背部、肩胛和肩膀后侧的肌肉则过长而且无力。同样的骨盆和脊柱的深层肌肉也会有肌无力的症状。
在冠状面上,脊柱有轻微左侧弯曲,表现在体态上是:左髋略微低于右髋,左腿略微短于右腿,左肩比右肩高,头喜欢靠向左侧,骨盆高和肩膀低的一侧会受到压迫。在肌肉方面,髋骨低(左侧)的一侧容易出现背疼,肩膀高的一侧(左侧)颈部肌肉会僵硬且紧张,肩膀低的一侧颈部肌肉会拉长且无力。
在水平面上,脊柱的侧弯还会伴随身体的旋转。在左髋低,左腿短于右腿的情况下,为适应重心的改变,大脑会让较长的一条腿的足部内缘降低(即右脚内翻使右腿变短)同时会让左脚旋后(内缘升高,左脚外翻)好拉长左腿。时间一长较长腿(右腿)的膝盖会有弯曲和内扣。
要调整这样的体态,需要在知道问题的基础上针对性地做回应。站立时要刻意让自己稍微向下卷一点尾骨,先将骨盆调整到中立位,呼气时收腹,吸气时将胸腔向上推,将身体躯干调整到中线上。收下巴,同时后脑勺向后找推脖子的感觉,将头也调整回中线。身体左右侧上调整脊柱弯曲方向来降低左侧肩膀,提高右侧肩膀。骨盆略微向右侧旋转来抵消原来不自觉地左旋。双腿站立时先略微弯曲膝盖让膝盖轻微外旋且对准第二脚趾,启动双腿内侧肌肉发力,同时收紧骨盆两侧,有一种大腿骨稳稳插入髋关节的感觉后再伸直双腿。
静态站姿调整完后,在动态中,比如行走时也要注意骨盆向中线收紧,膝盖方向朝第二脚趾,臀肌发力抬起腿,并控制落脚的力道。
错误体态是在长年累月的日常生活中形成的,改变自然也得通过日常生活,而不仅仅是每天半小时的运动。学会更准确的使用自己的身体,这应该是人人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