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阁下来到诗文书画汇!(聊斋故事第014期)
本期文章中我们来说一说蒲松龄老先生著作《聊斋志异》中的一则小故事。
何为“山魈”?以现代资料来看,山魈是猴科类动物。山魈特点是头大脸长,鼻梁鲜红,鼻骨两侧各有1块骨质突起,其上有纵向排列的脊状突起,其间为沟,外被绿色皮肤,脊间鲜红色。
别看它长相凶恶,其实它并不吃人。
在《山海经·北山经》也有形似山魈的记载,说在狱法之山,有一种名曰山(犭军)的怪兽,其状如犬而人面,善投,见人则笑。
而据后来的古书《太平寰宇记》记载,在沙县有一座山,孤峯上耸三十余里,周回二百里。山上有松桧竹柘,其中有山魅,其形似人而色黑,身长丈余,逢人而笑,口上唇盖眼,下唇盖胸,人见亦怖矣。或时遗下藤制草鞋,长二尺五寸,乡人所谓“山大人”,又云“山魈”或“野人”也。
两本古书中这山魈都有“逢人而笑”的相同点,说的大概就是一类了。
现代资料中山魈属于猴科,而古书上记载的是形似犬型、人型,显然这两种山魈并不一样。
在我国古代书籍中记载的多起有关山魈的诡异故事应该说的是后者,也就是这个“形似人而色黑,身长丈余”的野人。
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所写的短篇小说著作《聊斋志异》中就有一篇故事,写的就是这个山魈。小说讲述了:一男子夜宿寺庙,突遇山魈,通过智斗逃过此劫的故事。
明白了何为山魈后,大家就跟随笔者的思绪来看看蒲松龄老先生笔下的这篇小说吧!
在古代,曾有一位年轻男子在一处寺庙里读书。一天夜里,夜空晴朗,如水一般的月光洒在了这片大地。月光所照之处,皓白如水。
此时夜的寂静洗净了白日里的喧嚣,不远处,深山中传来了一阵阵夜鹰的叫声。
时辰已到半夜,男子看罢书文后便起身吹灭了蜡烛,脱去衣服便上床睡觉去了。
正当男子渐入梦境之时,门外突然刮起了大风,那鹤唳的风声猛烈地拍打着窗户和房门。男子一下清醒了过来,他起身要去看个究竟。
可就在他起身之时,那屋外的风声更大了!
就在他迟疑之时,突然,门一下子刮开了!男子瞬间愣在了原地!
一阵铿锵有力的脚步声离他越来越近!男子双目瞪得溜圆,死死地盯着房门。
突然,一个黑影弓着身子钻了进来,朝着自己的方向慢步走了过来!
只见那大鬼面如土色,双目狰狞,此时正张着血盆大口,露出那如锯齿一般的獠牙!口中还不时发出沉闷的低吼声。
男子见状不好,他灵机一动,稳住心态,心说道:眼下从这狭小的空间逃出才是保命的关键!于是他悄悄地从床下拔出佩剑,悄无声息地向那大鬼的肚子砍去!
只听“咔咔”一声,那声音形同刀砍石头一般。男子一看,所刺之处并无刀伤。男子眉头一紧,想再次上前劈砍,却见那大鬼已伸出利爪,朝着自己抓来!
男子侧身一躲,那利爪正好插进了床上的被子。那大鬼手中抓着被子四下挥舞着,男子见状已无处藏身,就在被子乱舞之时,他飞身而起,死死抓住了大鬼手中的被子。
瞬间,整个人连通被子被甩出了窗户之外!
男子起身边逃边喊着“救命”,那声音惊动了寺中的住户,众人纷纷拿着火把跑了过来,将男子扶住。
待到众人前去屋里查看时,却空无一物,那大鬼早已没了踪迹!
众人将被子拿起查看,见有大如簸箕的抓痕。爪尖所到之处皆被刺穿!
众人相视惊骇!
不过打这之后,这大鬼再没有出现过。
故事到这就讲完了,事到如今我们不必追究故事的真伪,蒲老先生单单几笔就将这打斗的场景描写得如此形象、逼真,这文笔确实了得!
在这里笔者也奉上自己的座右铭:事情可以乱,但心不能乱。文中男子正是遇事心不乱,通过智斗才逃过了此劫,可谓心态决定命运!
文中故事取材于《聊斋志异》中的《山魈》,以笔者原创叙述方式进行了改编。开头和结尾同是作者原创心得,目的是借故事来明事理!切莫与封建迷信对号入座,感谢大家的支持!
文/小田
文中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也烦请大家动动小手帮忙点赞、收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