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牙塔里看世界
以法学的理性 以传媒的温度
作者:八戒 | 审核:诏安
校对:晏南亭 | 编辑:小开
图源:网络侵删
# 书籍简介 #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作者:塔拉·韦斯特弗
标签:原生家庭、教育
前言
由于没有事先了解这本书,所以直到我读到文章结尾作者自述的部分才了解到这是一本回忆录。
由此,我惊叹于作品令人代入感如此之强便有了解释,因为如非作者亲身经历,绝不会有如此具体生动的叙述。
在我看来,这本书的英文与中文名称分别代表着它的两大立意——
英文名字是Educated,它教人们“教育”的意义,正确的教育才能带来生命的意义;
而中文名称《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则更偏向于告诫人们正确对待原生家庭或者外在世界对你的影响。
单从作者出色的语言,以及作者对事件严谨忠实地讲述来讲,它就值得人静下心来好好阅读,再加上作品独特而有价值的立意,更使它有了无可取代的巨大意义。
简介
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出生于美国爱达荷州山区的姑娘塔拉,生活在一个虔诚的摩门教徒家庭,父亲坚持不让孩子上学,只能接受家庭教育;不相信医院医疗水平,生病从不就医;不相信政府,不能与政府产生任何联系。
塔拉的父亲顽固甚至于偏执,患有双向情感障碍,有着躁郁症,平日里经营农场,分拣和收集处理废品。
塔拉的母亲在父亲的要求下成为助产士,在父亲出车祸后开始从事精油生意,从一位有着自己独立思想的女士成为丈夫错误思想的忠诚信徒。
塔拉有五个哥哥,一个姐姐。其中,哥哥肖恩和哥哥泰勒是对塔拉人生影响最大的两个人。
肖恩受父亲的影响,暴力而偏执,曾给年幼的塔拉带来短暂的欢乐,但更多的是自己的暴力行为对塔拉造成的难以弥补的伤害。
泰勒则勇敢走出原生家庭,并且鼓励塔拉上学,鼓励她来看更大的世界。
塔拉讲述了自己从小到大的经历,有痛苦,也有温暖。当无法忍受原生家庭给她的痛苦时,塔拉决定进入大学。但由于从小受到原生家庭不正确的教育,塔拉并不能融入新的环境。
在旧的信仰与新的文明之间,塔拉格格不入,在自我怀疑之中迷失方向。一次又一次的摇摆不定,差点再次回到曾经的生活里。
幸而,通过教育,通过不断的学习,塔拉最终在反思中挣脱束缚,和自己达成和解。
接受教育的意义
很难想象,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美国,还存在着这样的一个家庭,女生不能穿露出身体的衣服,上完厕所不需要洗手,甚至不与政府产生联系,孩子不能去上学,生病不能去医院。
这些在我们的认知里绝对错误的事情,塔拉都无法正确看待。她不能理解别的女生穿短裙,她坚决不在周日工作学习,因为她是虔诚的信徒。
她坚定认为原生家庭里教给她这些才是正确的,而其他人都是虚伪的信徒。
塔拉的父亲同样坚定地认为自己是正确的,他把信念放置于安全之前,在经历了家人第一次车祸、第二次车祸、跳入垃圾箱疗伤、裤子着火、从托盘坠落,这一次次几乎要剥夺至亲生命的时刻里,只是相信上帝的保佑,他就那样无动于衷的冷漠着。
家庭教育是塔拉和哥哥姐姐们教育的全部,而他们家庭教育的内容里完全没有科学的知识。
他们抗拒外界的教育,觉得那是背弃上帝、背弃信仰。而坚信父亲口中说的都是真正的历史,是正确的科学。
接受这样的教育是很不幸的,每个人都尝尽这错误的苦果,包括塔拉的父亲。塔拉父亲如此坚定自己的信仰,这让人不知如何去谴责他,因为他是发自内心地这样认为着。
没有一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好的,塔拉的父母也是如此。就像中国家长常说的一句话那样:我是为了你好!没错,他们中的大多数父母内心都是为了孩子好,不过是因为自身本就不足的知识储备,让他们错误地以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确的。
我想,相对于家庭教育来讲,也许学校教育更不容易犯下大的错误。
教育的意义应该存在于正确的基础之上,教孩子们学习知识和道德的底线,追求真理的上限。
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应该是科学与真理以外的真情所在,是个人优秀品格的养成与发展。
正确看待原生家庭的影响
不难发现,在作者冷静的文字下,我们能够看到塔拉原生家庭对她的爱。
塔拉母亲曾是美好的化身,她无论何时都理解支持并深爱着自己的孩子,即使她成为丈夫错误思想的信徒,她仍旧爱自己的孩子。
塔拉的父亲冷漠无情且专制,可当一个讨厌政府的人,为了孩子拨通911的电话的时候;当一个讨厌学校教育的父亲,亲自送孩子上学,还无法控制地流下眼泪的时候,我心知,在塔拉心里就已经没有那么的无法原谅了。
当我们看到塔拉近乎执迷不悟般不能走出这个糟糕的原生家庭时,甚至会生气塔拉如此软弱,可我们又该明白正是这些爱让塔拉无法干脆利落的离开。
我恍然大悟,为这曾经纯粹的温暖,离开需要太多的勇气。一味地受到伤害绝非良策,但离开极有可能受到良心的谴责。
我们应该理解,理解塔拉的犹豫不决,理解那些和塔拉一样受到原生家庭伤害但又无法走出伤害的人。原生家庭对于一个人的影响之大远超我们的想象,它大到人终身无法摆脱。
干脆利落的离开无疑过于冷血,不离开又是一场无休止的内耗。
那么,请那些受到原生家庭伤害的孩子们尽量远离吧,勇敢地拒绝被家暴,拒绝继续受到伤害,请勇敢选择“断亲”吧。
正如塔拉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所说的那样:“你可以爱一个人,并仍然和他说再见。你可以日日思念一个人,却仍可以为它消失在你的生活中而感到高兴”。
有的人或许可以换一种距离更远的方式存在于你的生命,不必靠的太近,也不必谴责自己。
有不少人说不喜欢这本书,说它在诉说苦难,说它毫无意义。当然,也有很多人十分喜欢这本书,说有过亲身经历的人才可以感同身受,读不懂的人是很大的幸运。
我没有过这般痛苦的经历,但我真实地理解着这种感受,身边有许多朋友正处在这样的痛苦之中。
当我读完这本书,又了解了作者之后,那些困扰我很久的问题才有了答案。
尾声
“我知道你爱我,但这不是问题所在。”
爱是纯粹的,但它不该成为裹挟任何人的理由,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