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年10月24日,自《道德经》之后我又开启了《论语》的学习,从第一篇学而到最后一篇尧曰篇,用时接近两年就差13天的时间,到昨天为止把孔子及弟子们的这份思想学习了一遍,这期间我购买了许多作者对《论语》的学习心得,如钱穆、曾仕强、南怀瑾等著名学者他们的书籍。每天的学习我坚持记录不低于500字的学习感悟,而大部分都在1000字左右,个人预计这两年的学习我整体的笔记不会低于50万字。学习之后也算是对自己的知识面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从个人的学习能力和认知程度来说还不足以达到什么高度,所以这些心得也仅仅代表个人的一些理解和感悟,用于自己记录这份心中的感受及往后在生活和工作中去实践。
从整体的思想脉络来讲,我看完之后能够感受到一种力量,那就是儒家的仁,这里的仁爱就是在任何巨大的困难面前都不会变化的,而孔子本人也正经历了这种巨大的磨难依然充满了对世界的爱,书中所有的观点都是围绕着君子的仁爱来选择自己的行为模式,或者语言模式的。比如开篇说的“人不知而不愠”,到最后讲的君子五美、四恶,这些都是在不同环境变化下,在恶劣的条件下所能保持住的一种仁爱,一种善,达到了这种仁爱便是君子之美。
道家的无在隐世之间,佛家的空在寺庙之内,而儒家的仁是在人世的生活工作之中,书中所给我带来的教育就是一种善恶的选择,从思想上的改变再来落实到行动的实践之中,如孔子讲的,以德报怨,何以报德?君子应该是以直报怨。我所能感受到自己内心中的一种力量来源,不是因为我读了《论语》,也不是低纬度的打肿脸充胖子装文化,这本书给我指引了一条拥有力量的大路,是一种认知的觉醒后拥有的自信,这种自信会让自己排除身边人的嘲讽、贬低、谄媚等一切虚伪的假象,也让自己能够正确的看待困难和挫折,能够正确地对待自己未来遇到的风雨做出内心的判断,对自己跨出的每一步做出坚定的选择。
其实有很多的感悟,一言两语确实很难讲完,但是要总结下来就这两点是对自己带来说是最重要的,也是印象最深刻的,一就是在任何环境下要保持仁爱,二就是要理解什么是真正的仁爱才能正确地选择仁爱。我们要有一个善恶是非的判断标准,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很多时候我们通常不懂什么是爱,活在自以为是的爱里,以为爱自己,其实是在害自己,以为爱家人,其实是在害家人,以为爱员工,其实是在害员工。这导致到最后和自己的目标完全相背离了,那人生的结果就没有了,不管是生活、工作、育儿,甚至是家族的传承都是一样的道理。这就是《论语》给我带来的重要启发,什么是爱,也就是要明白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在看透了人性的善恶之后用爱来对待自己,用爱来对待这个世界上的一切,让自己的灵魂通过肉体的磨练变得高尚一些。力量来自哪里?来自灵魂深处,来自心灵的仁爱与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