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佩佩工作日志11.29
今天有幸参加了王校长工作室“课题推进会”活动,活动形式新颖,每个人都是参与者,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言,四个小时的时间感觉一会儿就过去了,收获满满。
对于做课题的步骤我又有了更深的认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题的选择与确定
从日常教学中发现问题,如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等;也可结合教育热点,如“双减”政策下的作业设计与管理。确保课题具有研究价值、创新性与可行性,范围适中,符合小学教育教学实际。例如“小学数学课堂趣味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二、文献资料的查阅与整理
通过学校图书馆、教育类网站、学术数据库等渠道,收集国内外相关课题的研究成果、论文、案例等资料。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与分析,了解前人研究的现状与不足,为自己的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与思路借鉴。比如在研究阅读教学时,查阅关于不同阅读策略效果对比的资料。
三、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明确研究目标、内容、方法、步骤以及预期成果等。研究方法可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如问卷调查学生学习兴趣)、行动研究法(在教学实践中边实施边研究)、案例分析法等。规划好各阶段的时间节点与任务安排,如准备阶段(确定课题、组建团队、收集资料)、实施阶段(开展教学实验、定期研讨交流)、总结阶段(整理数据、撰写报告、成果推广)。
四、开展课题研究实践
按照研究方案,在课堂教学、课外辅导等教育教学场景中进行实践操作。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反应与变化,收集相关数据,如学生的学业成绩、学习态度变化等;记录实践过程中的问题与经验,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研讨交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研究策略与方法。
五、整理分析研究数据与资料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如运用平均数、百分比等统计指标分析学生成绩提升情况;对案例、观察记录等资料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与结论。通过数据分析与资料整理,判断研究目标的达成情况,发现研究过程中的规律与特点。
六、撰写课题研究报告与成果推广
研究报告应包括课题研究的背景、目标、方法、过程、结果与结论等内容,语言简洁明了、逻辑严谨、数据准确。将研究成果通过撰写论文发表、举办教学成果展示活动、校内交流分享等方式进行推广,为其他教师提供参考与借鉴,促进小学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对于我自己的课题,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内容碎片化,不成体系,课题评价机制不完善,无法有效的体现课题的成效,对于这两个问题,我下一步也会多学习,多向其他老师请教,不断完善。
前几天教研室耿主任来校指导工作的时候说到“教研成果无好坏,只要在研究的路上都会有成长”,今天王校长也说,谁开始做的时候都不会,做着做着就会了。很感谢领导带领我们学习,给我们成长的机会,学习我们一直都在路上。